午子仙毫|陕西名茶
发布时间 2013-12-11 浏览 52743 次
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于1984年开始创制,经两年努力,获得成功。于1985年初月通过省级技校及新产品鉴定,被选送全国优质产品展评会上展出,受到普遍赞誉。1986年获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通过全国名茶复评,1991年获杭州国际
茶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奖,同年获全国名茶品质认证,1995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午子仙毫种植规模
截至2012年6月底,汉中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8.8万亩,总产量达到9661.9万吨,总产值近10亿元。
茶叶面积、产量位居陕西省首位,分别占到全省58%和71%。汉中市全市有48个企业近12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认证。汉中产茶县有8个,占全市县(区)总数的72.7%,产茶乡镇112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7.9%,拥有
茶叶加工企业600多个,经营企业300多个,加工机械4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5万吨左右,全市种茶农户1.3万户,
茶叶专业贸易市场11个。陕西省委、省^***高度重视陕南茶产业发展,为茶产业发展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汉中市委、市^***早在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时,就将
茶叶确定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04年,汉中做出了 “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的决定”,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007年又做出了“加快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决定,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去年,汉中市财政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了500多万的扶持资金。
截至2009年,西乡县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2.4万余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3.1万亩,
茶叶总产量4963.2吨,实现总产值按现价计算5.4亿元。
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3.3%,占农业总产值30.2%,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5.5%。全县
茶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名优
绿茶生产基地县。
午子仙毫采制工艺
鲜叶于清明前至谷雨后10天采摘,以一芽一二叶初展为标准,干茶每公斤6.2万个芽头。鲜叶经摊放(35个小时)、杀青、清风揉捻、初干做形、烘焙、拣剔等七道工序加工而成。
午子仙毫冲泡方法
在干净的高透明玻璃杯中放入4克
茶叶,冲入1/3量80-90℃开水,1-2分钟后再冲入开水量至八成。
储存方法
低温、干燥、避光、密闭。
下页
午子仙毫鉴别方法
一、看色泽
新茶色泽较清新悦目,呈嫩绿或墨绿。如果干
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则表示
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些通常是陈茶。如果
茶叶上有明显的焦点或者泡点,则说明这不是好差。如果
茶叶色泽很杂,颜色反差大,则说明
茶叶中夹有黄片。
二、看外形
各种
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午子仙毫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其状似兰花,色泽翠绿鲜润,白毫满披。通常新茶的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如果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这些则是下品。
三、闻香气
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午子仙毫香气持久。当然品质越高的茶,香味越是浓郁持久。如果闻到茶油一股青涩气、粗老气、焦糊气则不是好茶。
四、品茶味
茶汤入口后甘鲜,浓醇爽口,口中留甘。而且上好的午子仙毫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带有板栗香味。
五、捏干湿
用手指捏一捏
茶叶,可以判断其干湿程度。如果受潮的
茶叶容易发霉。
午子仙毫品质特点
午子仙毫具有“纯绿色、全天然、无污染、富含硒”的品质,且突出表现在绿色香高、味醇、耐冲泡。西乡县南山村系列
绿茶是精选清明前后无公害生态茶园基地之细芽嫩叶,利用当前领先设备和精湛工艺精心加工而成,其色、香、味、形、名俱佳。
午子仙毫选用细嫩鲜叶精制而成,其条型微扁,形似兰花,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 ,清香持久,富含天然锌、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为53.5-67.5微克/克,硒含量0.858微克/克,氨基酸3.5-5.23%,咖啡碱4.43%,茶多酚32.87%,水浸出物44.57%。
功效与作用
午子仙毫是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营养品,具有抗病毒、解渴降温、提神醒脑、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降脂降压、抵御副射、防癌抗癌等功效。
常期饮用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且
绿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类黄酮、茶氨酸等物质,具有解毒抗氧化的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勤喝
绿茶可冲散人体内的废弃物,使肠道畅通,对防止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午子仙毫还能提升消炎药功效,[5]只要用百分之五浓度的午子仙毫
绿茶水服送消炎药,就可提升消炎药的功效,这得利于
绿茶中的儿茶素及日柏醇等等成分。这些成分还具有很强的抑菌和抗菌功效。
午子仙毫可以辅助完善消化,缓解由细菌引发的急性拉肚子。午子仙毫还有瘦身的功能,对于常常接近油漆、计算机等人群可多喝
绿茶,喜爱吸烟饮酒的人可多喝。而针对老人来说,最好选择冷泡制方法沏茶,即用凉白开沏茶,如此可降“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