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草魁|安徽名茶
发布时间 2013-12-19 浏览 53354 次
br />
    瑞草魁因其茶树品种主侧脉交角偏大,形似横向纹理,故名横纹茶。又因产于鸦山,又称鸦山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全国,实属我国历史名茶中的奇葩。

    鸦山为天目山脉一去南北走向的余脉,东与相华尖(广德县)并立,南与高峰山(宁国县)对峙,北与南漪湖相望,西连碧山龙泉洞(宣州市)旅游区。古属宣城县管辖,后曾几度变动,现处郎溪县姚村和宣州市水东之间的接壤地带。鸦山茶产于该山东面阳坡郎溪境内,据近人实地考察发现,郎溪县姚村乡永丰村境内有古鸦山寺和鸦山待遗地,他们认为,鸦山寺为当时鸦山茶创制地。

    清代宁国县张所勉在《鸦山辨》中写道:“按一统志,鸦山产茶旧常入贡,属建平,故辨之”。郎溪县古称建平县,始建于宋端拱元年(公元998年)。清代谈迁《枣林杂俎》和阿世坦《清会典》都记有建平县岁贡芽茶二十五斤,因郎溪县无其他历史名茶,这里的贡茶即指瑞草魁。又据清《宣城县志》记载:“阳坡山下,旧产佳茶,名瑞草魁,一名横纹”,“水东之东,有象山、狮山、石壁山、双峰山(古名丫山)产横纹茶。”这就把横纹茶产地,由鸦山阳坡向西扩展到水东以东的山区。据宣州市有关部门在水东镇碧山、汪村、前进等自然村调查,发现有树龄50年以上的横纹茶品种。

    综上所述瑞草魁作为古代贡茶,产于鸦山阳坡,应是无疑的。但由于自唐以来盛名不衰,其产区不限于鸦山也是顺理之事。至于水东横纹茶和鸦山横纹茶,孰先孰后,尚无史料可查证。而鸦山阳坡横纹茶之佳名,却是不能否定的史实。现今之瑞草魁即为1985~1986年间于郎溪县姚村永丰村境内的鸦山所创制。

    鸦山海拔446公尺,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溪水叮咚,云雾缭绕。年平均温度16℃,年平均降雨量1290毫米,成土母质为石英质砂岩,土壤为含砂粒黄棕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5.5~6左右,昼夜温差较大,是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下一页
瑞草 魁采制工艺

 
 

瑞草魁采制工艺

    瑞草魁于清明至谷雨间开采,开始采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等长,制二等茶,后期一芽三叶,制三等茶。要求不采鱼叶,不采病虫为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标准的芽叶。采茶时应轻采轻放,防止损伤芽叶。一般上午采,及时送回,摊放4~6小时即可付制。

    瑞草魁的制造分杀青、理条做形、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锅温120℃左右,每锅投叶量0.25公斤,炒时动作轻快,要捞净扬高抖开,切忌用力过重,避免茶叶在锅中磨破,造成叶色暗黑不翠绿。炒到叶色深绿无光泽,青气消失,嫩茎折而不断,茶香透露,为杀青适度。一等茶出锅后直接上烘,2——3等茶要理条做形。

    理条做形:锅温70~80℃,开始以抖为主,适当失水,约炒2分钟,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茶条不粘手时,边理边搓边抖散,三种手势交替进行。搓条手法以双手合抱茶叶向前单向搓滚,搓滚数次,随着茶条逐渐干燥,理条、搓滚用力应灵活掌握,保持茶条完整、挺直、带扁。当茶叶含水率降到25%左右,即可出锅烘焙。

    烘焙:分头烘、二烘。头烘要求一只锅配四只烘笼,烘温由90℃→80℃→70℃→60℃依次降低,每只烘3~4分钟,全程约12~16分钟。烘到茶叶刺手,即可下烘摊凉,剔除劣异,再行二烘。二烘采用文火低温慢烘。以发展茶香,烘温60℃左右,投叶量0.5公斤,烘到足干,即中摊凉,即可摊凉装罐。

    瑞草魁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直略扁,肥硕饱满,大小匀齐,形状一致,色泽翠绿,白毫隐现,香气高长,清香持久,汤色淡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味仪隽厚,叶底嫩绿明亮,均匀成朵。


QQ截图20131219140914.jpg

上一页
瑞草 魁|安徽名 茶
瑞草魁 安徽名茶 绿茶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