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后古籍书店的消失
发布时间 2013-12-31 浏览 46309 次
耕堂”、“开一堂”、“白庐书屋”、“浣花草堂”、“笃古斋”、“龙玉辉书店”、“正心书房”等好几十家旧书铺,加上祠堂街、春熙路、青年路、青石桥街等处共计旧书店不下百家。全国不少名流学者曾来成都古旧书店淘书,比如∶缪荃孙、郭沫若等等,盛况空前。1956年成立了公私合营“成都古籍书店”,坐落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孙中山铜像旁,店名由蜀中著名书法家刘东父先生题写。六、七十年代,一些古旧书店转营新书或歇业,存在不多的旧书店也经营困难。80年代后,国家加强古籍图书的整理出版,成都古籍书店逐渐转向经营新版古籍,古旧收售业务逐渐减少。九十年代中后期,古籍书店将一楼营业房出租他用,二楼书店已没有多少线装古籍。最后迁至新华书店四楼一个小角落至今。可以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今天的人大都看今天的书,读今天的报,你走遍大街小巷也很难看到一家古籍书店。为什么呢?都市是各种信息高度聚焦的地方,各种媒体让人目不遐接,其一;其二,今天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为生计而匆忙奔波,哪有闲心去咬文嚼字、摇头晃脑;其三,不要说宋版元版,市面上很难见到,明版清版在有些城市的古籍书店里都标出吓人的天价,试想,让一个普通职工用一年的总收入去买“半部《论语》”,立马会影响到全家糊口的问题;其四,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近二十年的“真空地带”,那可是整整一代人啊!在那个“革命”的岁月里,“革命群众”恨不得把世上的一切“毒草”一把火烧尽,管你是宋版元版,管你是精抄毛抄,管你是麻纸棉纸,烧起来一样火光冲天。古籍不能再生,失去也就永远失去了;其五,货源极有限。古书不像其他可再生商品,机器一开,货源滚滚而来,永远也卖不完,而且质量、功能越来越先进,价格越来越便宜。古籍正好相反,是卖一本少一本,越卖越贵。对珍贵的“孤本”来说,世界再大,仅此一册。这生意真是无法做。

可是,今年7月底,成都春熙路新华书店大门口突然贴出暂停营业通告,知情人称整个新华书店大楼将另作他用,包括古籍书店在内的一切图书经营立即终止!用一位书店工作人员的话说∶好比“百米赛跑,突然跌倒,突然死亡”。的确,这一切太突然了,事先一点消息也没有,星期五下午笔者还在古籍书店购书,由于钱带少了,我跟书店同志约好,第二天再去,请他将一部旧族谱给我预留下,周六上午突然接到通知,暂停一切经营。据说,除了书店个别领导知情外,大多数书店工作人员一直蒙在鼓里,一问三不知。连他们都很惊讶,他们称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就开始着手清理、打包,撤走所有数千册古书以及数以万计的新书,那场面一定也很悲壮。

没几天,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最后一家古籍书店消失了。/ 彭 雄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