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述略:妙物启迪性灵|香文化漫谈
发布时间 2014-01-06 浏览 56215 次
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宋代的史书到明清小说的描述里都可以看到,宋代之后的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宋代之后,与“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开始流行起来。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对宋以来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物。

下一页


香文化 香料 香具 香席
 
 

  近现代的香文化是“硝烟乱眯眼,人家尽冷香;一阵香风过,中华又腾烟。”随着近现代中国贵族阶层的日渐式微,中国的香文化也日渐式微。同时,近现代的思想思潮、特别是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嬗变,自魏晋以来长期支持推动着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在这种情势下,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而主要是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从香文化的性质特点横向层面看:一是礼教香文化,即原始的敬天与祭祖,周秦以来香文化用于礼政、礼乐等等;二是宗教香文化,即香文化用于礼佛、礼道、礼儒;三是社交香文化,用于茶席、琴桌、文房等等;四是居家香文化,用于驱蚊虫、避瘟疫、薰衣被等等。

  从香料的分类及出香特点看:其一是树脂类香,如沉香、檀香等,其味道以香甜为主,出香特点是热火熏烧。其二是膏脂类香,如龙涎香、麝香等,其味道以香腻为主,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三是花草类香,如蕙兰、蒿草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四是瓜果类香,如佛手瓜、柏树子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五是合(水)类香,如香粉、香露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从香具的分类特点来看,不同的熏香意图、香料,用不同的香具。比如香薰炉,殿堂用殿堂炉、祭奠天地鬼神用供炉、卧室用熏衣被、文房用文炉、琴案用琴炉等等。

  总之,中国的香文化,不单单是闻闻沉香的味道,而且在于在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香具、让不同的香料发散出不同的香气。它既是感性的嗅觉、视觉活动,也是理性的内心感知活动。中国的香文化,已经“形而上”地融入到了哲学和“形而下”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上一页

U5566P1081T2D132758F6DT20131107145217.jpg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中,宋徽宗身旁小几上摆放着香炉。

中国香文化 香料 香具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