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前的香文化|中国香史
发布时间 2014-01-06 浏览 52831 次
1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368tea.com/upload_files/article/365/130_20140106120118_r1y6l.jpg" border="0" alt="QQ截图20140106123219.jpg" title="QQ截图20140106123219.jpg" />

  香的记载同样很早。东汉后期,香已出现在各类典籍中,如医学书、地理(植物)书、史书、文学作品(诗辞歌赋、志怪小说等)、类书、佛道典籍等等,可以说,中国的香文化是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善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流行于明清。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常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香茅)等。茅 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 (香囊、佩戴 香花香草)、 (泽煮汤兰)、 (兰膏)、熬膏 入酒等方法。《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 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古代薰香风习多样化,如向皇帝奏事的^***先要薰香(烧香薰衣),奏事时还要口含“鸡舌香”(南洋出产的丁子香树的花蕾,用于香口),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

    香文化在汉代能快速发展,这与汉武帝的统治分不开,当时汉代大规模开边,通西域,统南越,开海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南部湿热地区及海外香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薰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流行。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这一时期,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广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念,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香”。可见,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也能折射出香文化深入到较深的领域,为唐代香文化的大踏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香道 香文化 薰香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