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卿:药性芳香宜养生|中国香道
发布时间 2014-01-06 浏览 53878 次
不思饮食的良药。有些药虽然自身香气不浓,但经过炮制炒香后,同样可以发挥悦脾开胃,纳谷消食的功效(如炒谷芽、炒麦芽、炒神曲等)。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健胃开,水谷得运,气血充旺,后天强健,自然抗病力强,这正是芳香类药物在养生防病中的意义和价值。
4. 芳香化湿,可以宣通气机。
芳香类药物具有宣化湿浊,疏通气机,扶脾健运,消胀除痞之功效。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草寇等均为芳香化湿的常用药,能主治湿浊中阻,脾失健运,痞满呕恶等病症。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即载有:“有病口甘者,……此五气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段经文描述的就是患者因久食多食肥甘美味,营养过剩,湿浊内聚,积热内生,火炎于上,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代谢失调,“陈气”蓄积,精气不能正常输转,吸收和利用,从而引发消渴病。这也可以看作现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脂浓度增加,乙酰乙酸等大量积聚,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过食肥甘厚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失调,病理产物积聚有关。至于其治疗之法,《内经》提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即是采取芳香化湿,悦脾畅中,推陈致新的佩兰作为首选药。临症还可配以茯苓、苍术、厚朴、藿香、石菖蒲以及一些行气活血药物,以提高疗效。
5. 芳香透达,可以通经止痛。
芳香类药物善于行散走窜,透达经络,疏通气机,行气活血。上达可以利头目、通官窍,横至可以理肝胃,疏气机。临床上,如用以治疗鼻塞、鼻渊、头痛、齿痛、耳鸣、耳聋等,可选用辛夷、薄荷、白芷、细辛、石菖蒲、香附、川芎等以通窍止痛;如用以治疗妇女肝郁气滞,胸胁胀满、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可选用香附、乌药、乳香、没药、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等以调经止痛;如用以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腹诸痛,癥瘕积聚,痈肿疮毒,肢体痹痛等,可以选用木香、沉香、荜拔、良姜、乳香、没药、白芷、桂枝、羌活、独活、麝香等以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痛经止痛。大家熟悉的冠心芳合丸,即是选用芳香宣通药物配合行气活血药物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代表方药。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篇》中记载的治疗寒痹的外治方法,即是选用蜀椒、干姜、桂心、棉絮、棉布等浸酒,并用桑炭火烘热,熨贴患处,以发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6. 芳香开窍,可以苏醒神志。
芳香类药物不仅能芳香避秽,化湿去浊,解表散邪,通络止痛,而且还具有开窍启闭,苏醒神志之功效。如麝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等,都是芳香开窍,醒神启闭的常用药,温病治法中常用的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被称为“温病三宝”,用以治疗邪蒙心窍,神志昏迷的病症,其主要成分也离不开这些芳香类药物。
综上可见,芳香类药物的发现和芳香药性学说的提出,是历代医家对中药四气五味学说的补充和发展,同时,也是对香道养生理论与实践的一大贡献。
作者简介:张士卿(1945——),医学硕士,中医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香道 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