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道与中华香道
发布时间 2014-01-07 浏览 56439 次
生物大分子、组织细胞与实体器官。实体器官之藏乃藏之末之末之末……香入诸藏,绝不仅限于所谓脏腑组织器官,其养生治疗之功,远非现今人们所理解的化学作用。
香归于经,不同的香气作用于不同的经脉。经非现今所谓气血运行之通道。经脉为神气之^***出入,俞穴为神气之转输交会。经络乃生命活动之联络方式。经络无处不在,经络无时不有。经脉与俞穴在体表之反应,属于生命活动之概率现象。现今所谓经脉只是其体表反应的连接线。香之归经入藏,皆气之相从也。如藿香入脾、胃、肺经,故可解暑化湿,理气和中。香薰入肺与肾经,故可发汗解表,利尿消肿。香橼入肝、脾、肺经,故可理气宽中,健脾化痰。降香入肝、心、脾经,故可降气散瘀,止血定痛。又麝香乃香之王,入心、脾、肝经,乃可开窍、辟秽、活血散结……
小篆的香字,由黍甘组合。黍作香饭,可酿香酒,甘寓香甜,合而为香。黍简为禾,甘简为日,楷乃作香。香的本义为谷熟之香,并可寓义气味之调和,又为一切味美之通称,故可喻寓一切之美好。如以香艳喻文词艳丽,以香闺喻美女居室,以香车喻装饰华美,以香烟喻传宗接代,以香火因缘寓佛缘,以香象渡河寓证道……又馥可喻香气,馨可喻香远……
自然、社会与生命过程中有美与和谐。香可象征一切美与和谐。香可体现一切美与和谐。香可美化环境、美化生活,体现人于自然、社会的和谐。如艾叶,菖蒲之香以辟秽,薄荷、冰片之香以清凉……又如香包寄深情,香包驱邪气,香包庆节日……香可陶冶精神,升华道德。如《诗经》中以香为媒,《离骚》中以香为伴……香可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之食以香饭,调以香料,茗以香品,饮以香酒,居以香室,服以香衣,珮以香包,沫以香汤,熏以香雾,洒以香露,燃以香草,闻以香气,养以香味,治以香药……
中华香道走过了悠久而文明的历史进程。从图腾到祭祀,从饮食到起居,从室外到市内,从家庭到环境,从养生到治疗,从实物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从感觉到悟觉,从生活到文化,从自然到社会,从民间到皇宫,从宗教道到科学,从习俗到产业,从国内到国际,从香技到香学。从香德到香道。中华香道遍及自然、社会、生命的各个领域。
复兴中华医道,发展民族健康产业;复兴中华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乃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亦是决定国家成败与民族兴亡的大计。文化产业是文化之神的体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健康产业是健康之道的延伸,健康是民族昌盛的根本前提。香产业与中医产业一样,既是文化产业,有是健康产业!因而必将在未来的国际经济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重大的战略意义!让香道与医道一样,汇入与时俱进的历史大潮,迎接和谐社会的未来文明!实现民族之光荣与梦想,完成中华之复兴与崛起!
作者简介:傅景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审、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古籍研究、临床医疗、养生保健,以及中华文化研究。曾主持编辑、出版中医古籍和其它中医著作1200余种。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原理、疑难病治疗、养生与亚健康、东西方文化对比、现代科学^***与未来文明。
中华医道与中华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