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具的发展历史|香文化
发布时间 2014-01-08 浏览 52626 次
散发香气。混合数种香的香粉,也常用薄纸包裹,装入香囊。

  炉之制始于战国时期的铜炉,以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质料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器。

  汉代有博山炉。博山,相传为东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炉盖上雕镂山峦之形,山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用此香具焚烧香草或龙脑,袅袅香烟,宛如神山盘绕终年的云气。博山炉盛行于神仙之说流行的两汉及魏晋时期。

  “博山炉”出现之后,香炉的使用与熏香的风习更加普遍。熏炉是现在发掘的汉代王墓中最多见的随葬物品。

  除了香炉,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

  唐代流行有提链的金属香球、香熏。唐代的多足带盖铜香熏十分独特,也有附提链者。带长柄的手炉常见于佛画的引路菩萨图及罗汉画中。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用金器、银器、玉器做的香具,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此时熏球、香斗等香具开始广泛使用。在敦煌壁画里就常能见到香斗、博山炉等丰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瓷炉虽然不能象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宋人焚香,常同时使用香炉和香盒。从古代绘画中可以看到取香的动作。添香者以食指、大拇指拈出香丸,放入堆满白灰的炉具内。宋代也流行燃烧“香篆”,将粉末状的香料用模子压出固定的形状,然后燃点。

  此外,元明清流行成套的香具。元代流行“一炉两瓶”的成套香具。明代十六世纪的绘画中就已出现“炉、瓶、盒”。这种组合式香具乃以香瓶作为储放香箸、香铲之用。传世的器物中有明嘉靖官窑的“五供”。五供是一炉、两烛台、两花瓶的成套供器,使用于祭祀及太庙、寺观等正式场合。明代盛行铜香炉,这与宣德时期大量精制宣德铜炉有关。

    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现在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5.jpg

香文化 香具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