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伊凡雷帝杀子
下一主题:永字八法
在曾鲸的传世作品中,《王时敏小像》图轴颇为有名,此图作。先勾出清晰的乃曾
鲸中年所墨线,再用淡色渲染。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
但以上两幅作品中,曾鲸所特有的凹凸之法尚不明显。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性风格的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张卿子像》图轴。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
曾鲸不仅领悟到了古代肖像画传神的真谛,并且自创一家之法而开一代画风。后人评其画“落笔得其神理”(《明画录》);“犹有宋人浑穆之意”(吴修);“写照如镜中取影,妙得情神,一经传写,妍媸惟肖”(姜绍书《无声诗史》);“下笔稍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技以游四
方,累致千金”(《五杂俎》)。
曾鲸的肖像画法在当时颇为流行,一时间从学者甚众,影响也很大。据史记载,继承他的画法并留下姓名的就有四十余人,如:谢彬、金谷生、徐易、廖君可、刘祥生、沈尔调、张玉珂、陆永、顾宗汉、沈韶、张子游、徐璋、沈纪等,因曾鲸号“波臣”,遂把这支声势浩大的肖像画派称为“波臣派”,其中谢彬当数最得其师衣钵而造诣最高者。谢彬从曾鲸学画,只施寥寥数笔,便神态毕现,眉目传神。他偶尔也画些山水,笔墨间颇有“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之笔意。
其风格笔墨苍浑,设色沉郁,气象宏大。与项圣谟合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的《松涛散仙》图轴(图4),是谢彬的代表作之一。图中谢彬绘项圣谟肖像,神态自若,风度翩翩。项圣谟则画三株黄山松及坡石竹木,细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