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贵茶有限公司正在申请欧盟有机认证,今年9月份已经通过了第一次监测。
“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拓展也说明了我们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生产模式。”贵茶公司总经理胡清爽说。“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贵茶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严格监控茶叶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为其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贵茶有限公司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元。
海外市场的突破,源自产品的创新。
绿宝石是贵州著名老茶人牟应书的创新型产品。制作原料摒弃了传统的芽茶选料,而是采用一芽二叶或者三叶制作。富有特色的珠形茶使得绿茶便于运输。工艺上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为绿茶大规模生产以及口感稳定奠定了基础。
2012年,贵茶公司耗资3000万元从国外引进生产绿宝石的自动化生产线在凤冈落成,年拼配能力达到2000吨。今年还将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一条红宝石和绿宝石兼用的生产线。
产品的突破带来了农民增收。一亩管理比较好的茶园最多可以制作200斤绿宝石,再加上绿宝石和红宝石对茶青利用率高,茶农一亩收入从常规的4000元提高到6000至7000元,最高可达1万元。
产品的调整和市场的开拓,为茶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改变了当地生产和销售方式。
在绿宝石主要产地凤冈县,过去茶区是“家家农工商”,现在呈现专业化细分格局。小户销售茶青,大户引进清洁化生产线做茶。当地有名的茶企老板孙德礼说自己采取了“紧跟战术”——跟着贵茶学习生产管理,茶企比以前做大五倍以上。
这不仅是一个雄心勃勃大型茶企的胜利,也不仅是一个产品的辉煌。
在这背后,有贵州茶产业的迅猛发展的支撑。
目前我省茶园面积611万亩(投产茶园270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15.8%,居全国第一位;全年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89.3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6.3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贵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春喜欢和同行讲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的公司检测人员发现有茶农打催芽素。于是他当即向省农委主管领导反映情况。当天晚上,这事就惊动了当地县委书记,带人立即去茶园检查。第二天,省里专业检测机构到达现场。“这种高效率,让人有信心继续投资做大产业。”王晓春说。在不到四年时间里,贵茶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近4个亿,自建以及合建专属茶园15000多亩,带动了临近茶园3万亩,23000多茶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