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漆器之堆漆和戗金
下一主题:名匠辈出艺臻绝诣的元
传世的雍正时期的漆器品种较多,唯少见雕漆制品。当时的雕漆中心在江南一带,乾隆喜爱雕漆,当时御用的这类制品便是在苏州制作的。从清宫档案记载来看,乾隆时期,造办处在苏州设立官办作坊,不仅为朝廷生产丝织品和玉器,而且也制作雕漆。乾隆还常常亲自设计,提出有关器形、花纹等方面的要求。
乾隆帝文学造诣很高,一生作了上万首御诗。由于他特别欣赏明朝的雕漆,所以在北京故宫收藏、留传至今的数十件明代雕漆上都留下了他的墨宝。
有一件剔红观瀑图漆盘上留下了这样的呤诵:
果园佳制剔朱红,庶段尤珍人物工。
无客开窗面秋字,携童持杖听松风。
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
三百年来此完整,文房思古今何穷。
清朝地方漆器生产作坊林立,分布在扬州、山西、贵州、苏州、杭州、四川、广州等地。各地生产的漆器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不乏佳品。一些地方官吏为了得到帝王的信任,常常投其所好,将各地制作的漆器珍品贡奉朝廷,这就是各地漆器精品汇聚皇宫的原因。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彩绘描金包袱式长方形漆盒,此盒木胎雕刻,造型尤为奇特:其外形犹如用一块锦袱包裹,并在盒盖中心系结,锦袱的皱折、结花都十分逼真;“包袱”用彩漆描寿字和菊花锦纹,显露于包袱外的黑色漆盒则描金佛手、石榴和寿桃。从清宫的档案记载来看,这件精美之致的漆盒可能是外地官吏进献给雍正皇帝的。
由于帝王对漆器的推崇,使得明、清时期财力雄厚的官办作坊不惜工本,精心制作漆器,役使漆工们也潜心钻研技艺,制作新奇的漆器佳品。这些在客观上刺激了明、清时期多种漆器工艺的产生和相互结合,因而这一时期的漆饰制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