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紫砂壶真伪的重要原则
发布时间 2014-01-17 浏览 40381 次
术”的工艺,加上泥料在阴干烧结前均处于可塑状态,这些人为的制作流程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手印与工具痕迹,经过观察,常可归纳出某人或某时期的工艺风格,因而也就成为我们断代的凭据之一。

  四、款识和铭刻

  自明以降,紫砂壶陶器的人文色彩便远远超过其他文物。别的不说,单是从大部分古壶上的作者款识,便可感受到制作者的气韵所在。然而,在收藏古壶时,却也不能太拘泥于“名人情结”上,因为明清两朝的陶人虽众,但留名史籍者却相对稀少,其可信的传世遗器更是有限,有些史料记载的陶人如时朋、董翰、赵梁、袁锡等,甚至名满天下的惠孟臣、惠逸公,他们的传世作品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一把是经科学鉴定确认无疑的标准器,因此奉劝喜爱紫砂壶壶的朋友,千万不要“按图索骥”、“对号入席”以免吃亏。

  除了少数的无款茶壶外,大部分的紫砂壶器上都有款识。紫砂壶款识为紫砂壶装饰一大特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在其他陶瓷上是较为少见的。它是在吸取青铜器、书画和历代陶瓷款识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紫砂壶自身特点,有较多的发展和创造。以内容分,有纪年款、堂名款、吉语款、诗词款和陶人款等。部位有底款、墙款、肩款、腹款和盖款等。所用书体正、草、隶、篆均有。这些刻、印、划在紫砂壶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都可用以表明此器的年代、制作者、装饰者和订制者等信息,自然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

  至于壶身的书法题刻,明代书体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但这仍仅供参考,尤其是明末清初常见的书法署款风格,在鉴别上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因为昔时陶人未必都能自制、自署又自刻,名陶人如时大彬也是成名后才能“运刀成书”自署款识,而名家李茂林更只是“朱书号记而已”(见《阳羡茗壶系》)。而且此类题刻的字样可以被反复拓刻、组合、补题,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史书均载明,此时期的款识多有“晋唐风格”,鉴赏家知道,仿古者也同样知道,此点反而是真伪砂器皆备的共同特征了。

  历来谈及文物鉴藏的法则,不外乎多看、多问、多上手等,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确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没有人喜欢赝品,这是众所皆知的,就连作假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伪作被当做真壶。然而仔细想想,如果世间的紫砂壶壶都是真品,绝无作假,那么紫砂壶壶天地必然无趣许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