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从造型特征及名家的制壶形制判断紫砂壶壶的年代
????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壶时代精神的鉴定要素之一。紫砂壶壶从明代中期诞生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茶与的不解情缘复杂,从粗犷到精细、从实用性上升到艺术性的发展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紫砂壶壶作品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
???? 鉴定紫砂壶壶,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紫砂壶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壶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朴质的感觉。而清代初期的紫砂壶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 名家制壶的造型大多各具特点。有的善制仿生壶,有的制壶不喜装饰,有的圆曲流畅,有的棱角分明。
???? 如紫砂壶壶名家时大彬善制六方或六瓣壶、僧帽壶、高提梁壶等,落款多为楷书刻款,笔道熟练、有力,所制之壶胎色赭红,含有小泥粒,壶面一般光素无纹。当时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这类推崇的诗句。
???? 又如清人陈鸣远善制仿生壶,南瓜壶、束柴三友壶、蚕桑壶、松根壶等是其代表作。陈鸣远之前虽有许多制壶高手,但都未曾跳出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名家窠臼,唯陈鸣远将紫砂壶壶艺推向了又一个辉煌期。除了制壶,他还制作梅根笔搁、莲蕊水丞以及仿花生、核桃、竹笋、昆虫等造型的茶案陈设紫砂壶器,这是他独有的特点。
???? 再如清代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所创“曼生壶”,一改当时附庸风雅、追求繁缛、因循陈袭、仿作模制的媚俗之气,集书法、绘画、金石于一身,设计出“曼生十八式”等独特壶型,又结识当时的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和邵二泉等紫砂壶名家,有设计、有制作,成为前所未有的一大特点。石铫(diào)壶、匏瓜壶、井栏壶、半瓦壶、葫芦壶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这些大师不同艺术风格的壶型特征,都可作为我们今天鉴定紫砂壶壶年代与作者的重要依据。名人制壶,首先不可以逾越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其次必然体现他一贯的壶艺特色,展现出高品位的思想内涵和高层次的制作水准,否则,就有可能是伪作。从造型、作品的风格品位去认识作者,这个方法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
???? 三、从不同时期的胎质差异来判定紫砂壶壶的年代
???? 紫砂壶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壶与清代紫砂壶在砂料上的区别如同当时的瓷器一样,大不相同。明代紫砂壶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壶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5~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这类壶,声音沙哑、发闷。
???? 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表还很粗糙;又由于是与缸、瓮一起入窑,所以壶身局部沾有少量釉泪。而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壶细砂,这种状况与工艺史的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清代制品的砂料是细腻润泽的,倘若再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深日久,就自然而然地会在表面产生一层光亮面。辨认泥料,在紫砂壶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 在历史上,每个相同的时期中,紫砂壶艺术家们所使用的紫砂壶料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炼砂调制的配方各有不同,且大多秘不示人。他们往往各自习惯使用自己配制的砂泥,呈现出砂质的粗细,颜色肌理的不同,严格地区分和观察会发现他们各自的规律性。同一位名家制作出的造型不同的紫砂壶壶,即使从表面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外弧线、柄的曲度、流与颈的角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同一位作者而言,他的壶艺会随着发展而不断精深,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成型的线条与细微之处的处理方法,犹如一个人写字的笔迹一样,基本上已成为一种习惯,技法与风格是一致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四、从不同时期工艺技法的差别判定紫砂壶壶的年代
紫砂壶壶的成型工艺,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上的重要凭据之一。明中叶创始期的壶是以手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期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已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从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瓷窑中套烧,因而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此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的工艺,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手法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多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材质细如膏泥,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壶,需用较多的粘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壶的比例已经很小了,艺术性实十大紫砂壶茗壶评选揭晓。为“紫砂壶泰斗”塑像。新增方器20余款!则是大大低。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壶器在造型、工艺技法、款识以及砂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的特殊性,有些名家往往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个人的多样性。例如陈鸣远,他的壶多以自然仿生的为主,却也有光圆的几何形壶传世,风格多变,多姿多彩。随着紫砂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收藏紫砂壶热潮风起云涌,仿品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精,令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我们掌握紫砂壶壶鉴定的基本知识,通过造型理清时代的脉络,了解各时期名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工艺手法,就一定能识破各种伪品,还古代紫砂壶壶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