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质无文与雕饰华美相映交辉的宋代漆器
发布时间 2014-01-18 浏览 50107 次
脱。这似乎和入葬后的保存条件关系不大,而在造器时便有精制与粗造之别。大抵日用品的质量高,而专为殉葬制的明器,工料就从简了。

  宋代堆漆,上承唐代。建于北宋初期的苏州瑞光寺塔,塔心窖穴发现真珠舍利宝幢一座。八角形的幢座上贴狻猊、宝相花、供养人等花纹,由堆漆制成。发掘报告称之曰“漆雕”,容易引起误解,使人错认为经幢上出现了雕漆。

  于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建成的浙江瑞安慧光寺塔,发现了用堆漆作装饰的经函和舍利函。经函的外函用漆灰堆出佛像、神兽、飞鸟、花卉等花纹,并嵌小珍珠。舍利函底座四角堆花纹,中间留出壶门,内贴堆漆奔兽。函盖堆菊花图案,亦嵌珍珠为饰。经考证,经函为温州制品,而当时温州漆器是驰名全国的。

  嵌螺钿是宋代漆器的又一重要品种。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黑漆经函,花鸟纹用贝片嵌成,使我们看到五代、宋初时期的厚螺钿做法。宣和中访问过朝鲜的徐兢,在所著《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当时受中国影响的高丽螺钿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十三、十四世纪间朝鲜制的螺钿箱和唐草纹圆盒等,花纹枝梗都用铜丝来嵌制,和明初《格古要论螺钿》条中所说的“宋朝内府中物及旧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丝者甚佳”正合。铜丝的使用足以说明宋代的螺钿技法传到了朝鲜。南宋临安,螺钿更为流行,《西湖老人繁胜录》讲到螺钿交椅、螺钿投鼓、螺钿鼓架、螺钿玩物等,说明南宋时已用螺钿来做多种器物用具了。

  “螺钿古者厚而今者薄”是说厚与薄的出现有先有后。早期的薄螺钿,考古发掘已为我们提供了元代的实物。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南宋时已有薄螺钿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周密《癸辛杂识钿屏十事》记载:“王橚,字茂悦,号会溪。初知郴州,就除福建市舶。其归也,为螺钿桌面屏风十副,图贾相盛事十项,各系之以赞以献之,贾大喜,每燕客必设于堂焉”。桌面屏风是陈置在桌案上的小型屏风。从贾似道事迹图标题来看,(22)可知有许多人物行列,宫殿楼阁,山水风景,乃至战争场面,而且还有赞颂文字,这是厚螺钿无法嵌出来的,只有精细如图画的薄螺钿才行。周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漆工史料,即王橚在福建做官,为向贾似道献媚,特制此副桌屏。可见南宋时福建制造薄螺钿有很高的水平。

  唐代雕漆有待发现,退而求宋制,有两件可信为南宋漆器的是流传在日本的醉翁亭剔黑盘及与它刻法极为相似的婴戏图剔黑盘。据日本冈田让《宋之雕漆》一文,醉翁亭盘经宋遗民许子元于公元1279年携至日本,存在他任住持的圆觉寺中。两盘的刀法相同,花纹凸起不高,与漆层肥厚的元代雕漆异趣,尚存《髹饰录》所谓“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的遗意。

  现知最早的剔犀实例是从南宋墓中发掘出来的。江苏武进宋墓出土的执镜盒,黑面,刀口见朱、黄、黑漆层,是《髹饰录》所谓“三色更叠”的做法。金坛周瑀墓发现的剔犀团扇柄,亦为黑面,刀口见朱漆十余层,乃属于“乌间朱线”一类。

  近年在武进发现的三件戗金漆器,为宋代漆工史增添了重要材料,不仅因为改变了过去认为宋代漆器多一色不施装饰的看法,还使我们看到了戗金与斑纹地结合的早期做法。

  两件朱漆戗金器是人物花卉纹长方盒和人物花卉莲瓣式奁,戗金花纹并不布满全器,而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细密的刷丝也戗划得较少,和元代的人物花鸟纹戗金经箱有明显的不同。

  黑漆戗金长方盒在盖面戗划出一幅池塘小景,盖墙及盒身戗划花卉。花纹之外的地方皆钻小眼,中填朱漆,磨平后成为斑纹地。它为花纹与地子的结合变化打开了一条门路,正孕育着被明代名漆工黄成命名为“斒斓”、“复饰”、“纹间”等类漆器的发展。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