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于理性 机构热情高涨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205122年的深度调整,205123年在市场企稳的主基调下,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512、中端拍品稳定市场信心,高价拍品成交趋于理性 受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市场对高价拍品的关注度在经历205122年明显下降后尚无回暖趋势。但由于收藏群体的刚性需求和艺术品资本的策略调整,作为市场新宠的中档价位拍品,成为当前维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205123年5120大拍卖公司单件拍品成交额在51200万元到512000万元之间的有3383件(套),比205122年的2820件(套)增加560件(套),增幅5129.86%,大于市场整体增幅。 相反,自205122春拍以来,512000万元以上拍品表现理性,205122年成交25120件,成交额47.92亿元,205123年成交204件,成交额43.64亿元;在这其中,亿元以上拍品205122年成交4件,而205123年仅为512件。这种表现事实上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资本洗礼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是投资性“弹性需求”收缩和调整的过程,有利于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关注到:在市场调整期下,具备较高艺术水准的二三线艺术作品已成为现阶段艺术市场收藏投资的重要目标,并将成为下一阶段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成分,艺术市场价格结构将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调整。 2、热点多元化促进拍品结构的优化 回顾20512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我们发现市场热点出现了多元化,这是调整期下市场趋于健康的重要特征,有利于促进拍品结构的优化。 纵观所有拍品门类,不难发现,油画及当代艺术、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门类成交额及市场份额均不同程度攀升。油画及当代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因其相对易于鉴定,艺术语言丰富,且符合时代审美,是新进买家的首要选择;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的主体和热点,205123年度市场占比达到40.39%,再次证明了近现代书画的市场认可度。古代书画因其鉴定复杂,真假难辨,所购者多为资深收藏群体,相比当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历来新进买家和资金较少,一直被视为价值洼地。但从205123年市场上看,因为收藏群体文化修养的提高,古代书画已开始备受关注,成交数量和成交额均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原本属于小众门类的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在205123年也表现颇好,专场众多,尤其是佛教造像表现突出,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几乎翻番。 3、艺术消费悄然兴起,机构收藏保持热度 随着社会普遍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把艺术品纳入精神消费的范畴,他们关注中低端艺术品,同时善于发掘市场中的价格洼地,这些人群多集中于各大公司的小拍。此外,随着网络拍卖的兴起,为满足艺术消费需求,北京保利、上海驰翰等拍卖公司开始试水定期开展艺术品网络拍卖,门类涉及当代书画、油画、文房古器物、邮品钱币、珠宝名表等。据统计,自205123年5月5127日北京保利首场网络拍卖至205124年512月5120日,共举办网络拍卖4512场,成交512380件,成交3908万元。 另一方面,机构收藏的热度仍然不减。可以说,国内大企业家的持续和积极参与是20512莲子、掇球、掇只、潘壶四种型的区别3年拍卖市场回暖不可忽视的重要保障。本年度唯一一件亿元作品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即由上海宝龙集团竞得,而上海龙美术馆也对拍场重要拍品仍然保持高度热情,包括张大千《红拂女》、马远《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在内的重要拍品均被其收入囊中;此外,万达集团、新疆广汇、湖南电广传媒(00095127)、江苏凤凰出版等也是拍卖市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