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文人墨客仰慕这秀丽风景吟诗作画,苏东坡更在此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人文荟萃的江南荆溪影响着
紫砂壶壶艺的文化气质,而在另一方面,丰富精彩的
紫砂壶壶艺又延伸了水乡荆溪的无限情怀。故而自古至今,无数壶艺人都以此为创作题材,承物言志、寄托情感,为
紫砂壶画卷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紫砂壶“荆溪提梁壶”(见图512)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家乡的秀丽山水和浪漫风情,以水乡江南为主要基调,通过造型来转化情景、交织情感、诠释文化,让艺术形式与自然特征巧妙结合,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整体造型端庄而规则、清灵而秀气,壶身饱满大气、色泽盈润、扁圆形张力十足,遵循圆器造型“圆、稳、匀、正”的规则,整体显得珠圆玉润、骨肉亭匀,壶身二股装饰线条自然流畅地与胥出的飞流连为一体,和谐匀称、无懈町击。圈足、合盖上下对应,比例协调、敦庞周正,稳健却厚而不重。壶钮设计成江南石桥的形象,下有桥孔,似有轻帆掠过,以桥钮为中心,壶盖面一圈线纹装饰更似波纹粼粼、水韵梦魇,这种寓动于静的艺术手法将荆溪水天一色、柔情万种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鼎气势磅礴的提梁,如天际飞虹,转折圆润、隽永耐看,作为整个造型的点睛之笔,提梁挑起了一个适当的高度,使整壶的中心点也向上扩展开来,衬托出柔中寓刚的江南水乡情调。作品以抽象概括具象,画面感强烈:一弯壮阔的彩虹划在天际,虽高远不可及,却将苍穹凝在了一瞬,在晴朗天空的映照F,江南的石桥别具儒雅气质、内蕴十足,而和风细雨中的广袤烟波更似南方女子曼妙优雅的身段,格外清灵隽美。“荆溪提梁壶”将丰富的自然内容提炼简化,捕捉最精华的特点形成一幅别开生面的江南画卷,表现出一抹水天共色的荆溪韵味。 图512 荆溪提梁壶
紫砂壶壶造型丰富、变化无穷,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创造,使其成为我国陶瓷美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并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
紫砂壶文化深厚的渊源。在这把“荆溪提梁壶”上,造型风格主张简练朴素,通过形象表达上颇具典型的线韵和虚实对比来展现其内在的水乡风情。
紫砂壶壶的形态美,主要在于其构成要素的组合状津]陶艺大师津门交流技艺。生活智趣的网拍态,即点、线、面等所生成的艺术效果,其中,线条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荆溪提梁壶”主体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壶身、提梁、飞流等造型均与曲线相关,壶身一气呵成的线条装饰看似无意,实则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整把壶方器的成型、角线处理的问题增添了清晰灵动的美感。线条是最活跃、最富有感情的要素,而作品优雅随性、无处不在的线韵,将水乡荆溪静谧、安定、温婉、清新的美好意境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妙不可言。 《老子·二章》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说,表达了对立统一、虚实相济的朴素辩证思想,这种虚实观念对传统
紫砂壶壶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虚实之美更是艺术升华的大境界。“荆溪提梁壶”壶身圆润饱满、稳重厚实,但由于顶部提梁拉升出一个巨大的虚空间而使整壶显得格外清灵隽秀,上下浑然一体,恰如“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不仅形成了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更带给人无限发挥想象的空间。江南荆溪水天一色的别样情怀也在这一虚一实间惟妙惟肖地呈现,从欣赏者的角度而言,这种相对的统一构成了真正的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