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音:(d)得、(t)特、(n)呢、(l)勒。 
     喉音:(g)哥、(k)科、(h)喝。 
     牙音:(j)基、(q)欺、(x)希。 
     齿音:(zh)知、(ch)吃、(sh)诗、 
        (z)资、(c)疵、(s)思。 
  四呼:分为『开』、『齐』、『合』、『撮』,主要练习口形。 
     开口呼:发音时两唇张开。例如:阿、喔、鹅、甘、哥等。 
     齐齿呼:发音时扁平口形上下齿对齐。例如:家、江、交、里等。 
     合口呼: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例如:凶、聪、松、烘等。 
     撮口呼:发音时双唇稍向前突出唇圆形。例如:于、元、月、云等。 
    2、韵辙: 
  在快板书的演唱中,一定要注意『吐字归音』,将尾音唱准,这样才能收到完美的演出效果。这就必须要弄清楚『十三道辙』的韵母,摸索收音的位置和口形。 
   
  为修正吐字的误差,附『尖团字』表,『十三道辙』表,可供参考练习。 
  (注:『团字』为卷舌音,舌头向上翘卷。『尖字』为不卷舌音,舌尖抵住下牙龈。) 
  常用尖团字表 
  (团字记号:○。尖字记号:▲) 
    ○▲ ○▲ ○▲ ○▲ ○▲ ○▲ ○▲ ○▲ ○▲ 
    身森 杀仨 傻洒 战赞 争增 人银 柴才 忠宗 茶擦 
    ○▲ ○▲ ○▲ ○▲ ○▲ ○▲ ○▲ ○▲ ○▲ 
    闸砸 社色 沉岑 仇凑 周邹 成层 伤丧 市四 至字 
    ○▲ ○▲ ○▲ ○▲ ○▲ ○▲ ○▲ ○▲ ○▲ 
    肉右 照灶 穿窜 枕怎 山三 找早 长藏 说梭 肘走 
    ○▲ ○▲ ○▲ ○▲ ○▲ ○▲ ○▲ ○▲ ○▲ 
    瘦叟 抄曹 舒酥 猪租 少嫂 治死 虫丛 睡岁 处醋 
    ○▲ ○▲ ○▲ ○▲ ○▲ ○▲ ○▲ ○▲ ○▲ 
    召造 炒草 桌坐 撤策 挫错 煮祖 拆猜 搀参 昌仓 
    ○▲ ○▲ ○▲ ○▲ ○▲ ○▲ ○▲ ○▲ ○▲ 
    扇散 吹崔 出粗 春村 商桑 书苏 生僧 拴酸 坠罪 
    ○○○○○○○▲○▲○▲○○○▲○ 
    热日驴女绿律儿三山四水存车处双锁山 
  辙韵知识介绍: 
  有关辙韵的参考书籍很多,常见的有,《现代诗韵》、《韵辙常识》等。我们这里仅就快板书演唱,关系较为密切的部份,做一个简单介绍。 
  押韵:国语(普通话)的发音,由声母和韵母两部份组成。 
     在唱词的句末尾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就叫押韵。 
  国语的韵辙大致归纳为十三种类型,俗称十三辙。即: 
  摇条.发花.人辰.油求.也斜.姑苏.江洋.怀来.中东.一七.言前.梭波.灰堆. 
  为了便于记忆,前辈艺人曾编了这么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共计十三个字,每个字代表一道辙,也就是十三道辙。 
  根据日常生活的『口语』,从中又归纳出『儿话韵』的七道小辙。 
  在曲艺作品中最常用的是『小言前』和『小人辰』。 
  小言前如:玩儿、钱儿等。 
  小人辰如:人儿、根儿等。 
  十五道辙韵表 
  辙名    韵   母            例         字 
  摇条   (ao)           标 飘 猫 瞧 高 捞 毛 找 跑 泡 
  发花   (a)            爸 夸 花 瓜 拉 马 骂 架 家 爬 
  人辰   (en)           奔 宾 盆 文 人 神 俊 蹲 忍 沉 
  由求   (ou)           楼 候 头 偷 篓 手 奏 够 收 抽 
  乜斜   (e)           别 爷 爹 目 夜 斜 约 野 姐 切 
  姑苏   (u)           途 如 福 富 入 吐 鼓 珠 顾 除 
  江洋   (ang)           唐 行 香 棒 堂 方 象 帮 郎 强 
  怀来   (ai)           白 抬 开 坏 太 在 孩 卖 挨 塞 
  中东   (eng)           风 声 胜 逢 能 空 兴 应 丁 兵 
  一七  (i)、ㄩ         比 离 迷 气 依 徐 去 居 菊 虚  
       (zh)、 (ch)、 (sh)   知 直 止 志 吃 迟 尺 师 石 事 
       (z)、 (c)、 (s)   资 子 字 疵 雌 词 此 思 死 寺 
  言前   (an)           南 圆 还 翻 天 判 饭 赞 干 搬 
  灰堆   (ei)           雷 谁 没 味 培 罪 贵 飞 背 给 
  梭波   (e)、(o)        呢 哥 科 喝 车 坡 佛 说 锁 磨 
  小言前                蛋儿 年儿 尖儿 玩儿 面儿 瓣儿 
  小人辰                盆儿 根儿 真儿 闷儿 份儿 信儿 
  
  做为一名快板书演员,懂得辙韵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作品在演唱时,不顺口不流畅,原因就在于作者对辙韵的用法不得当。这样一来,就给演员带来了困难。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辙韵知识,当你接到一段新节目时,先校正辙韵,然后再演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声调: 
  在汉语的发声中,每个字的发声有四种不同的声阶,分为四声。 
  即: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 
  另外还有一种:轻声,它是一种特殊的辙韵,读起来轻短。 
  轻声主要放在尾字。如:姑娘、爸爸、妈妈、来了、泥巴、漂亮、灯笼、桌子等。在快板书作品中常见,演唱时把尾字放轻放短,听起来轻柔悦耳,更接近口语。 
  除去讲究押韵合辙之外,还要讲究声调的『平仄』,声调的平仄是表现声音的高低升降,调整节奏协调韵律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还需要平仄呢?请看下面的四个字: 
    汪 王 罔 忘 
  这四个字都是同样的声母和韵母,但念起来就不同了,原因在于有声调的差别,国语(普通话)的中四种声调: 
    第一声叫『阴平』 念起来高而平。 
    第二声叫『阳平』 念起来向上扬。 
    第三声叫『上声』 念起来先降后升。 
    第四声叫『去声』 念起来由高到降。 
  平与仄,将四声分为两类:阴平与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快板书的写作规律是『上仄下平』:除开头两句是平声外,其它的句子是仄平相对,仄声为上句,平声为下句。 
  例如:快板书 《火药枪》开始几句(江洋辙) 
     数九隆冬北风狂,     (平声) 
     天寒地冻特别凉。     (平声) 
     庄稼人冬天睡热炕,    (仄声) 
     黑咕隆咚就起床。     (平声) 
     张大旺今天起得特别早,  (仄声) 
     怕的是天冷冻坏他的老母羊。(平声) 
  可有些快板书作品,忽略了这一规律,将仄声押在下句,平仄颠倒,听着不顺耳不舒服。 
  例如: 
     摘去你的乌纱帽, (仄声) 
     再脱去你的蟒笼袍。(平声) 
  以上这两句上仄下平是正确的,如果仄平颠倒,就违反了辙韵的规律。 
  例如: 
     脱去你的蟒笼袍。 (平声) 
     再摘你的乌纱帽, (仄声) 
〈三〉韵: 
  快板书的演唱有『音乐性』,我们所说的音乐性就是韵调。演唱时有起有伏,悠扬委婉,而不是『一道汤』『一字调』。这也是快板书与快板、数来宝之间在唱法上的区别。 
  快板书主要以『下沉音』的韵味演唱,数来宝则使用『上扬音』的韵味,高亢为其特色。上扬与下沉的区别,主要在于句式的尾字发音。若不能够厘清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演唱起来轻飘无力,就无法达到快板书『语重声沉』的要求。 
〈四〉气: 
  气是演员的命脉,一个好的演员在演唱时,气不虚出,面不更色;由始至终, 
一气呵成,自然轻松,其原因主要是气息运用正确。 
  可想而知,一段长达二十几分钟的节目,如果气用的不好,很难收到良好的艺 
术效果。以下列举几种错误的用气: 
  1、前猛后衰:用的是胸部气,喷出的字是浊音,演唱还未终了就已声嘶力竭, 
         肺部或气管有咳血的危险。 
  2、咽喉用力:全凭嗓子喊,不是用气托音。演唱久之,造成喉腔充血。 
  3、胡乱用气:掌握的不得当,换气无方,感到气喘嘘嘘憋的难受, 
         使观众不能听其内容,而为其气力所担心。 
  由始至终,形成一种气流;越是接近尾声,气流越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正确的用气。首先,得知道气的出处。气是从呼吸道进入肺部,用小腹的腹肌将气顶出去,打入咽喉,这种气称为『丹田』气。丹田气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察觉。如:哭泣、笑声、咳嗽、唾人等,全是用丹田气。 
  控制气流的方法: 
  声音的婉转、激烈,都要靠气息来控制,将气一点一点的呼出,不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喷出。要学会『攒气』,也就是『蓄气』,意思是说:气不要一个字或半句词就将气用尽,应将气封锁住,用时一点点的使用。比如运动员举扛铃时,双手抓住扛铃杆,封锁住气流,用气将扛铃顶起,这就是采用了锁气的方法。如果运动员将扛铃举至途中突然喘气,就会举不起来了。 
  再如:桌子上有灰尘,你想用气吹尽,呼!的一口气快速吹,只能将桌子上的灰尘局部吹尽,而运用蓄气的方法将气深呼锁住,然后徐徐而出,会将桌面的尘土全部吹尽,而这种被控制的气流,是演唱时最为需要的。 
  怎样练习丹田气呢?一方面增强体质锻炼,另一方面练习发声。通过声音来带动气流,不然请你做个小实验,将身体平躺在床上,腰带系的适度,然后大声的说话或演唱,就会发现小腹的肌肉颤动,并有腹部疼痛之感,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运用丹田了。 
  不用丹田气会造成:吸气不深、呼气不均、存气不足。要做到:大换气、攒存气、不蛮喊、留余地的正确方法。为了便于掌握『音、字、韵、气』的要领,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音大不噪小更真, 
  发声靠前莫发闷。 
  字出齿鼻舌喉唇, 
  五音四呼尖团分。 
  韵调起伏悠扬顿, 
  切忌上扬尾字沉。 
  气出丹田胸共鸣, 
  呼气莫忘将气存。 
  为了配合以上内容,加深对技巧的理解及训练,学好以下几段绕口令,将会有助于你的技巧提高。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标兵怕把标兵碰, 
  炮兵怕碰炮兵炮。 
  山前住着个阎圆眼, 
  山后住着个阎眼圆。 
  二人山前来比眼, 
  也不知阎圆眼比阎眼圆的眼圆, 
  还是阎眼圆比阎圆眼的圆眼。 
  山前住着个崔粗腿, 
  山后住着个崔腿粗。 
  二人山前来比腿, 
  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 
  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粗腿。 
  且南边来个喇嘛, 
  手里提着五斤塔嘛。 
  且北边来了个哑巴, 
  腰里别着个喇叭。 
  提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 
  换别喇叭的哑巴那喇叭。 
  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 
  换提塔嘛的喇嘛那塔嘛。 
  提塔嘛的喇嘛急了, 
  拿塔嘛打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别喇叭的哑巴也急了, 
  拿喇叭打提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塔嘛的喇嘛拿塔嘛, 
  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还是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叭, 
  打了提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回家炖塔嘛, 
  哑巴回家吹喇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