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更接近口语。
除去讲究押韵合辙之外,还要讲究声调的『平仄』,声调的平仄是表现声音的高低升降,调整节奏协调韵律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还需要平仄呢?请看下面的四个字:
汪 王 罔 忘
这四个字都是同样的声母和韵母,但念起来就不同了,原因在于有声调的差别,国语(普通话)的中四种声调:
第一声叫『阴平』 念起来高而平。
第二声叫『阳平』 念起来向上扬。
第三声叫『上声』 念起来先降后升。
第四声叫『去声』 念起来由高到降。
平与仄,将四声分为两类:阴平与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快板书的写作规律是『上仄下平』:除开头两句是平声外,其它的句子是仄平相对,仄声为上句,平声为下句。
例如:快板书 《火药枪》开始几句(江洋辙)
数九隆冬北风狂, (平声)
天寒地冻特别凉。 (平声)
庄稼人冬天睡热炕, (仄声)
黑咕隆咚就起床。 (平声)
张大旺今天起得特别早, (仄声)
怕的是天冷冻坏他的老母羊。(平声)
可有些快板书作品,忽略了这一规律,将仄声押在下句,平仄颠倒,听着不顺耳不舒服。
例如:
摘去你的乌纱帽, (仄声)
再脱去你的蟒笼袍。(平声)
以上这两句上仄下平是正确的,如果仄平颠倒,就违反了辙韵的规律。
例如:
脱去你的蟒笼袍。 (平声)
再摘你的乌纱帽, (仄声)
〈三〉韵:
快板书的演唱有『音乐性』,我们所说的音乐性就是韵调。演唱时有起有伏,悠扬委婉,而不是『一道汤』『一字调』。这也是快板书与快板、数来宝之间在唱法上的区别。
快板书主要以『下沉音』的韵味演唱,数来宝则使用『上扬音』的韵味,高亢为其特色。上扬与下沉的区别,主要在于句式的尾字发音。若不能够厘清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演唱起来轻飘无力,就无法达到快板书『语重声沉』的要求。
〈四〉气:
气是演员的命脉,一个好的演员在演唱时,气不虚出,面不更色;由始至终,
一气呵成,自然轻松,其原因主要是气息运用正确。
可想而知,一段长达二十几分钟的节目,如果气用的不好,很难收到良好的艺
术效果。以下列举几种错误的用气:
1、前猛后衰:用的是胸部气,喷出的字是浊音,演唱还未终了就已声嘶力竭,
肺部或气管有咳血的危险。
2、咽喉用力:全凭嗓子喊,不是用气托音。演唱久之,造成喉腔充血。
3、胡乱用气:掌握的不得当,换气无方,感到气喘嘘嘘憋的难受,
使观众不能听其内容,而为其气力所担心。
由始至终,形成一种气流;越是接近尾声,气流越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正确的用气。首先,得知道气的出处。气是从呼吸道进入肺部,用小腹的腹肌将气顶出去,打入咽喉,这种气称为『丹田』气。丹田气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察觉。如:哭泣、笑声、咳嗽、唾人等,全是用丹田气。
控制气流的方法:
声音的婉转、激烈,都要靠气息来控制,将气一点一点的呼出,不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喷出。要学会『攒气』,也就是『蓄气』,意思是说:气不要一个字或半句词就将气用尽,应将气封锁住,用时一点点的使用。比如运动员举扛铃时,双手抓住扛铃杆,封锁住气流,用气将扛铃顶起,这就是采用了锁气的方法。如果运动员将扛铃举至途中突然喘气,就会举不起来了。
再如:桌子上有灰尘,你想用气吹尽,呼!的一口气快速吹,只能将桌子上的灰尘局部吹尽,而运用蓄气的方法将气深呼锁住,然后徐徐而出,会将桌面的尘土全部吹尽,而这种被控制的气流,是演唱时最为需要的。
怎样练习丹田气呢?一方面增强体质锻炼,另一方面练习发声。通过声音来带动气流,不然请你做个小实验,将身体平躺在床上,腰带系的适度,然后大声的说话或演唱,就会发现小腹的肌肉颤动,并有腹部疼痛之感,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运用丹田了。
不用丹田气会造成:吸气不深、呼气不均、存气不足。要做到:大换气、攒存气、不蛮喊、留余地的正确方法。为了便于掌握『音、字、韵、气』的要领,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音大不噪小更真,
发声靠前莫发闷。
字出齿鼻舌喉唇,
五音四呼尖团分。
韵调起伏悠扬顿,
切忌上扬尾字沉。
气出丹田胸共鸣,
呼气莫忘将气存。
为了配合以上内容,加深对技巧的理解及训练,学好以下几段绕口令,将会有助于你的技巧提高。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标兵怕把标兵碰,
炮兵怕碰炮兵炮。
山前住着个阎圆眼,
山后住着个阎眼圆。
二人山前来比眼,
也不知阎圆眼比阎眼圆的眼圆,
还是阎眼圆比阎圆眼的圆眼。
山前住着个崔粗腿,
山后住着个崔腿粗。
二人山前来比腿,
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
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粗腿。
且南边来个喇嘛,
手里提着五斤塔嘛。
且北边来了个哑巴,
腰里别着个喇叭。
提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
换别喇叭的哑巴那喇叭。
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
换提塔嘛的喇嘛那塔嘛。
提塔嘛的喇嘛急了,
拿塔嘛打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别喇叭的哑巴也急了,
拿喇叭打提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塔嘛的喇嘛拿塔嘛,
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还是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叭,
打了提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回家炖塔嘛,
哑巴回家吹喇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