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于总结。根据三峡变化特点,他总结出著名的画水七字诀——干、淡、岔、虚、变、提、染。他还总结出三峡各不相同的审美特点——瞿塘雄峻看高山,巫峡幽秀看云烟,西陵礁多看险滩。如此精审的语言,决非一般浅学之士可以获得。
他善于思考。黄纯尧深谙艺术之道,潜心研究矛盾对立的统一法则,尤其是矛盾转化形式。他在创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难为易,扬长避短,尽量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达到某种相生互利的最佳效果。如用墨干湿并用、粗细结合、燥润相济,黑白对比,虚实相生,色墨相辉;用笔八面生锋,以侧锋为主,结合中锋,逆锋等,最终达到一种中和的审美理想。
他巧于摄取。前辈诸大师如黄君璧、谢稚柳、傅抱石、黄宾虹等人他都心摹手追,取其长处,或学其势,或取其骨,或摄其韵,或用其趣。西洋画对空间构成的处理,色调色彩的透视规律,倒影反光的特殊效果,他都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并最终化为自家的语言。
他勇于变革。山无常形,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黄纯尧深解其理,敢于标新立异。他融进西法、古法、新法,创造了异于前人的“一笔万象皴”,破笔点树点竹法,背染湿染画法,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云水画法。在当代山水画家中,能够把山水画得既快又好的似不多见。其胆识和才华的过人令人赞叹不已。
在当代以擅画三峡著名的山水画家中,黄纯尧尤见卓绝。我常常惊异于,黄先生何以能如此善于捕捉和状写出三峡的魂和势,三峡的气与神,当我研读了他的许多作品和撰写的创作心得后,我豁然开通,还是张操那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尽源,能够准确揭示出这种必然性。我确信,法自然和抒怀抱正是黄纯尧走向生命辉煌的两个重要支点。前者使他的作品曲尽自然之妙,后者则使他的作品饱含生命激情。他的三方印章:“绘形传神抒情寄意”,“笔墨随时代”,“批判继承”,以及“借题发挥”,“遗貌取神”等艺术主张,已经明白无误告诉了我们,他笔下的三峡不再是那个纯自然的三峡,而是融入了作者全部审美理想和创造激情的三峡。
三峡使黄纯尧名世,黄纯尧使三峡生辉。
四、黄纯尧先生创造的“一笔万象皴”不独是对山水画笔法的一个贡献,也是对墨法的一个贡献。他抓住了笔墨这一绘画的关键要素,在笔法和墨法的两个方面锐意拓展,他不仅继承了傅抱石、黄君璧……诸大师的精髓,而且融会贯通,自辟蹊径。他创造的“一笔万象皴”,既对传统之勾、皴、染、点习惯程度进行了整合,又对传统笔与墨互不相同的语言要素进行了统摄,使之结合成为一个崭新的语言形式系统。
黄纯尧“一笔万象皴”成功地解决了笔法与墨法的两难问题,他笔下的山水、笔墨相合相生,笔法中有墨气,墨气中见笔法,笔法既灵,墨气亦活。黄纯尧的墨法当然不同于黄宾虹的多次积点法,他是将用墨贯通于整个行笔过程中。黄纯尧教授作画极讲布势,这个势既是结构之势,又是用笔之势,还是造境之势。他将笔与墨统一于势之中,一寓于凌厉气动之间,通过运笔的重按、轻勒战行、顺拖、逆擦、卧皴这一系列连贯动作恰到好处的表现山岩的构成体面关系和植被原生的层叠关系。所以他的“一笔万象皴”,既不完全同于傅抱石的“散锋法”,又区别于黄宾虹的“积点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速度快、力度大、变化多,散中有聚,笔中有墨,线面结合,虚实相生、一气呵成。这种画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用笔的局限,也打破了历代画人在笔墨问题上的阻隔。黄纯尧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雄秀苍,厚重飘逸,与这种独特的画法有极大关系。九十年代,他虽已是古稀之人,但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作数米乃至十多米长的巨幅,且气势恢宏,构图严谨。这在当今画坛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得助于“一笔万象皴”法。
总而言之,黄纯尧创造的“一笔万象皴”不仅为调合和沟通了东西方绘画之间的深刻矛盾找到一个契机,又为绘画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它既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既是前人的更是今人的。精神见证时代,笔墨代言山川。黄纯尧先生为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功不可没。
洪毅先生说黄纯尧教授的山水画“有气势,有意境,有笔墨;形、神、意兼备,诗、书、画结合”。启功先生则称赞“黄纯尧是真正的,成熟的,勤奋有为的山水画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黄纯尧先生的艺术特别是他独创的“一笔万象皴”法必将给当代中国画坛以新的启示,也必将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闪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