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造型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4-01-28 浏览 48667 次
讲到的,所以我们所讲的还要请读者来补充,增添新内容。下面讲的内容,情况也是如此。

2.碗、盘口部、腹部 六朝:前期为大而圆的敞口,后期圆口微敞。六朝前期、后期的碗、盘腹均为斜弧腹,较浅。 隋、初唐:圆口,深腹较直,有些碗腹近似盅形。 中唐: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圆口微撇,弧腹,一种为圆口斜直腹,斜度约为45度,称做成45度斜出。 晚唐、五代:多为花口(又有荷口、海棠口、葵口或菊瓣口等之分),瓜瓣腹(又有四出、五出、六出之分,及凸线、凹线之别)。 北宋:多花口斜直腹,这以斗笠碗为典型。 南宋:多芒口器。

元代以后,碗、盘口、腹部变化太复杂,太多,不可能用较为简单的文字予以归纳。 壶、瓶的腹 六朝:前期,浑圆短胖,重心偏上 后期,形体略瘦,重心偏下 隋:形体修长,重心在中、下部。 唐:浑圆饱满。 晚唐、五代:多为瓜形腹。 宋以后,壶的腹变化多样,形式增多,每个时期都有多种造型,每一种又有不同制式,不能用一两句话简明的概括。尤其是明、清时期,许多器的造型着意仿古,更是花样翻新。但我们可以从造型的其他方面来观察、鉴别。 壶流 西晋:多为较写实的鸡首或羊首,实心、只作装饰,不能实用。流的位置在肩上靠近颈部。因为较为写实,所以流也短。 东晋南朝:仍为比较写实的鸡首、羊首,但逐渐变成空心,成为真正的流,既起装饰作用,也有实用意义。流的位置渐渐向肩部外沿移动,距颈渐远。 唐;鸡首壶消失,壶流为短直流,即流口大大低于壶口。流的形状多为六方或八方形,流中空,名副其实。这时的壶的正式名称为注子(或叫执壶)。 五代、北宋:流渐长,成营状曲流或直流。 元、明:一般为长曲流,流口与壶口平齐,流的曲线十分优美,又成为既实用又有装饰性的部件。 不言而喻,同明、清壶、瓶腹部的情况一样,明、清时期的壶流也多种多样,正与壶身的多样同步,构成此时变化多端的壶的一个组成部份,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