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札考验眼力
据崔尔平介绍,古籍善本专场中的文房翰墨往往受到买家的青睐,有的更被买家拿到书画专场中去高价拍出,究其原因,大多和这些手迹出自名家有关。至于名人书札更是备受追捧。不过从拍卖统计看,名人书札的成交率并不高,中国嘉德着力推出的明代文征明等人的书札最终流标,上海敬华的书札拍品也大多流标。据记者观察,这与近年来名家书札涌现大量赝品有关。市场的混乱,迫使买家在投资名人书札前再三斟酌。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嘉泰的名家书札成交率极高:《柳亚子致柳无忌信札》以10万元成交,《北大著名教授一组信札》以7.9万元成交,《沈从文致施蜇存信札》以5.5万元成交。崔尔平上世纪80年代曾系统地梳理过民国时期的名人手札,认为这几年所推的拍品大多不离这个范围,逐渐形成了上海嘉泰名家书札的拍卖特色,才保持了这样高的成交率。据他介绍,名家书札造假其实很容易识别,从纸张、笔墨、用印、书法到书札的内容,造假者会露出不少破绽。收藏名家书札一定要锻炼自己的眼力。
善本是日渐干涸的枯井
狭义的古籍善本指的是雕版印刷术被普遍采用的宋代以来的刻本。近年来拍卖场上宋版书几近绝迹,像《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这样的元版书就成了珍稀品种。由于其为孤本,曾为乾隆收藏,竟坐上了古籍善本单件拍品的榜首宝座。这就提示我们,收藏古籍善本不但要注意其版本,还要注意其是否经过名人收藏和流传有绪。
所谓善本,崔尔平借张之洞的话指出,就是刻本中的足本、精本、旧本。但他慨叹,随着这两年古籍善本市场升温,"旧"的尺度在迅速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征集拍品时清代的刻本也要挑挑拣拣,这两年民国的好刻本都受到欢迎。他说,目前的主流拍品是明清刻本,但真正的明清刻本越来越稀少。由于买家以收藏为主,所以成为一口日渐干涸的枯井。
画册继续受到追捧
嘉泰的拍卖还表明民国时期的影印本也受到垂青:一种是名人手稿,如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当年限量印了100本;二是图录,如《李明仲营造法式》。最有趣的是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画册都以数倍乃至十倍于估价的价格成交。据记者观察,这是艺术品市场的新热门,好比前两年整套的《艺苑掇英》拍到10多万元一样,这些画册的买家主要是画商和书画藏家。这从侧面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几年出版的画册的可靠性有所降低,人们不得不求助于老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