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壶器。此壶以竹为题材,经夸张变化成形,传承经典,却别具一格。“四方竹鼎壶”的腹部宽,形若有腰,上承壶肩,下接壶底;壶底似有一个直径小于壶身的圆盘托起整个壶身,为整个壶体增添了些许挺拔和硬气;壶流、壶把为竹节造型,一弯嘴三节竹节装饰,壶钮散开在略微鼓起的壶盖之上,盖沿明显厚于口沿,形成强劲的压盖之势,耳形端把四节竹节装饰,两条清晰的线条从壶肩、壶底处穿过,使壶身有了竹节的特征。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竹韵清疏,竹叶自壶钮清浅胥出,贴于壶盖之上,再无其它装饰。虽毫无矫饰,却韵味不失,体现了中国人赏竹、品竹,并把竹进行艺术化的审美过程。这款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的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作品将竹子高洁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2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蕴含的竹文化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以“竹”设计造型,精巧细致,含蓄而充满情趣。最重要的是,此壶蕴涵了中国的竹文化,缔结着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而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以竹为题材而制成的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似乎是一首诗歌,尽诉着文人墨客对竹文化的情愫。3 竹文化是典型的中华文化代表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丛, 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渗透的领域广泛,其凝聚的民效师相承是艺术发展和升华的基本途径族精神也因此而深厚。竹的某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异质同构性”,使竹文化兼容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思维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故此,这款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也就成了中国竹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
紫砂壶陶的创作实现两种文化艺术的融合, 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和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如这把
紫砂壶“四方竹鼎壶”,它的价值远远不是一把普通的茶壶,而是缔结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走进平凡的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