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元青花高足杯真赝对比
下一主题:青花瓷的鉴别
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早期器物以盘、碗、壸为主,也有一些缽、洗、瓶、罐之类,器物造型都较规整精细、古朴浑厚,有不少是仿古铜器和玉器之物。均取正烧之法,故除圈足外其他部位均有釉。元代时制作不如宋代,器底和一些棱角之处修饰也较马虎,并显得生硬。在器型上,宋时多小器,元时则有不少大器出现。一般来说,青瓷的纹饰在宋代是由多变少,到元代则复由简单而变得繁复。宋代早期盛行刻、划而成的瓷纹、弦纹和莲瓣纹等,至中晚期逐渐减少,仅少数器物上刻划有莲瓣纹图案,有的瓷洗中出现模印贴花的凸起双鱼,此外,一些罐上出现堆塑盘龙,瓶、炉上则有鱼耳、凤耳、贯耳等耳饰。至元代,多花草纹。但是,须提醒的是,纹饰和造型均可仿制,因此,鉴识还是要更多地从胎釉和“旧气”上着手。
在制作上,宋器底部一般均可见刀刮之痕,而元器底部则可见乳丁状凸起,这是特征。伪品往往胎质偏白、偏粉,没有真品的古老质朴之气。釉色厚薄均匀,也缺乏玉质感,显得干枯无光或反之呈玻璃质贼光。釉色常青中夹黄或夹白,没有真品那种青翠的灵气,找不到因时间和环境造成的老旧之气。有的也有“旧气”,但仔细看可发现全系人工所为。现在制伪技术提高,有人工做出的跳刀痕、乳丁凸、腐蚀斑和未熔石英颗粒等,须特别小心鉴识。底足有被人工涂成的砖红色,却常常显得死板生硬而缺乏灵动自然的过渡。总之,只要发现上述情况之一,就须谨慎处之。
高松年,文艺评论家,文艺学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艺术与投资》杂志专家组成员,从事古陶瓷研究、收藏近30年,已发表古陶瓷鉴识文章数十篇,即将出版古陶瓷鉴识专著《古陶瓷鉴识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