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条腿站在动物道。
人首先是动物的人,是地球上生物中的一种。生态学家将人分类在:脊索动物纲、脊椎动物目、哺乳类、猴科、猿属、人种,道家也早就称人是“裸虫”(没毛的大虫)。既是动物的人,人就有动物的属性,就受遗传基因的控制。现代遗传学证明,基因的本质就是“自私”,要尽可能多的占有一切资源,无休止地复制自己。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写了一本书叫做《自私的基因》,中国的荀子早就主张“性恶论”,这都是针对人的动物属性说的。其次,人还有社会属性,人不仅仅是动物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人有天赋的良知与良能,有与同类交流互助的愿望,愿意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所以孟子才说“人之初,性本善”。
认识到人有双重属性,就会正视人的双重需求:低层次的生存质量的需求与高层次的生命质量的需求,孔子在《礼记》上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这是人的动物属性决定的,不解决就谈不到其他。但是,人的低层次的动物性需求满足之后,人类还要升华,要脱离开兽性,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尽职尽责的人。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人,儒家称为“贤人”、道家称为“真人”、佛家称为“菩萨”。
如何做人、如何行道就是大课题、大学问了。宇宙中的生命现象存在于不同维次的空间之中,像海水中分层生活的鱼类一样。天道(自然之道)的规则是“道”,人道的规则是“德”,老子为此专门讲了一部“道德经”。道是体,德是用,“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人道行圆满了就能返回自然的天道,天人本是一体,因此老子说:道大、天大,人亦大。德既是人道的规则,也就是做人的资格(人格),缺德的人就自动丧失了人格,人道就变成“畜牲道”,人也就变成畜牲了。不用等死后,有些人活着就是“披着人皮的禽兽”。如果我们的教育走这样一条路线,“仁义礼智信”统统不讲,做人的责任与义务统统不管,只教“弱肉强食”的竞争技巧与“末位淘汰”的丛林规则,人心就能变成“狼心”,人性就能变成“兽性”。
我并不是复古派
问:您的最终理想是什么?有何计划与打算?
答:我也要食人间烟火。哲学上有“存在即是合理”论的一派,他们认为不存在的不一定不合理,但存在的就一定合理。现代教育虽然“缺德”,但却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和晋阶的敲门砖,不认真学怎么行呢?我的理想,是在有识之士的配合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加入传统教育的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具备在工商时代竞争的能力与技艺,同时又具备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在思想上明白圣贤教导我们的理想标准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得不为之,但绝对不做违背天理、不讲道理、不近情理的事,也就是南怀瑾先生提出的,我们的国家应该是有“^***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管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大同社会。
我愿意与有识之士共同合作,承担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但如果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做些不相关的事,就免谈了,因为我一不要钱,二不要名,我们不同路。不要钱才能入水不溺,不要名才能入火不焚,才能干点正经事。古人说:“万两黄金不卖道,免费赠予有缘人”,所以凡是以名利为动机的合作就免谈了。
问: 您的讲座和书籍受到华人的热烈欢迎,此次您专程前来温哥华,带来了哪些“精神产品”?
答: 很惭愧,我没有更多的礼品献给温哥华的同道们。只有我的真诚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已成书的有《千字文讲记》、《离苦得乐的妙法》、《人道做人的学问》三本书,这是自费出版物,要收工本费。此外,可以根据大家的需要,讲几次专题。如“好心态胜过良药”、“人道做人的学问”、“三字经与现代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