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古城绍兴的绍剧
发布时间 2010-02-10 浏览 55211 次
净亦丑,亦文亦武,二花脸(副)擅饰憨厚蠢笨的角色,小花脸(丑),旧俗在戏班中地位最高,能代表老郎(戏神)在班中执法,待客、议事,乃至引路、开饭揭锅盖,均须小花脸领头。其扮演的角色,忠奸善恶,男女老少,几乎无所不包,且文武不挡。小花脸亦兼演彩旦,如《碧桃花》中的牢婆,《牡丹记》中的皮氏等。四花脸,为花脸行的次要脚色,如《水擒庞德》中,大花脸饰关羽,二花脸饰周仓,四花脸则饰庞德;《碧桃花》中小花脸饰牢婆,四花脸则饰配角牢头。四花脸在较多戏中则扮演奴仆、家将、皂吏、报子之类。大花脸唱念均用大嗓,不仅要求洪亮,且应有翻滚之声,因声如滚雷隆隆和巨浪翻腾,称为“滚喉”,亦称“水底翻”。小花脸用“堂喉”(真嗓),但说白常用“子喉”(假嗓)与“堂喉”结合,有时突然翻高八度,以增强风趣诙谐的效果。二花脸用嗓近于大花脸,四花脸则与小花脸接近。

旦行:早时只有旦(正旦)、贴(亦称作旦)、夫(老旦)和小旦四色,正旦与正生相配为男女主角;清中叶后,正旦的地位为花旦所代替,与小生相配,成为男女主角,正旦则成为专饰中年妇女的配角;后因武戏增多,又添“武小旦”一色。清末以后,旦戏增加,各剧种又都增添了“三手旦”(或称“三梁旦”)一色;使旦行多至七个脚色。花旦专演年青女子,唱做俱重,文武兼能。因其在许多戏中挑大梁;故亦称之为“大梁旦”、“当家旦”。贴旦亦称作旦,亦扮演年轻女子,常为花旦之配角,故有人称之为“二梁旦”。但贴旦专工唱,花旦更重做,故贴旦仍有其所长和特色。如《西厢记》中花旦饰红娘,贴旦则饰崔莺莺;正旦主要演中年妇女,还常兼演次要小生;武小旦专演旦脚武打戏,如《打店》中的孙二娘,《白蛇传》中的小青等。老旦专演老年妇人,由于演武戏时,老旦戏少,故老旦常兼其他次要角色,且与杂脚同为龙套的头和尾。三梁旦(三手旦)为旦脚中次而又次者,常演一些丫鬟、宫女等角色。小旦因每戏结尾大团圆时,常头披红巾充新娘拜堂,故又称“拜堂旦”,多由学徒担任。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