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如意形钮,以及仿明式家具中罗锅枨的倭角式海棠形提梁等,都巧妙地营造出简劲优雅的明代审美境界。壶名中的“吴经”二字可谓颇有渊源,既显示出素材的来源,又侧面表达了壶的主要形制和风格。直取“吴经”而不提“提梁”,则言简意赅地表明该壶非提梁造型,但汲取了古壶体的其它风韵。此壶仿古壶而制,壶身、壶流、壶钮均如出一辙,壶身亦硕大圆润,肩宽底瘦,线条从壶身上部自然顺势蔓延到壶底,底部无足,厚重而大气;壶流细长、弯转自如,与身筒的粘接亦采取接榫法,即壶嘴做成后,塞进壶身一侧事前钻好的小孔内,而相接处同样贴塑四瓣柿蒂纹片,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修整得干净平滑,使得连接更为牢固,又显得美观大方;壶颈、壶口修整得相当细致,圆形平盖平切于壶口,上下合一、严丝合缝,相比古壶更显做工精湛、质感厚重、严谨美观;盖顶中央置一颗如意形钮,好似水滴般圆润剔透、灵动十足,与壶身对应结合,显得动静一体。相对古壶中的提梁把,这里改成了耳状大圈把,以圆形泥条揉搓而成,贴在壶身另一侧与壶流前呼后应,其造型、大小比例、风格等都与整体保持和谐状态,充满了古拙的明代风韵,虽然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功能效果、审美情感依然保留其中,神采不减。2 描金装饰润格调,丝丝有意寄祥瑞描金是
紫砂壶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即直接在茗壶胎体上以真金研磨的金彩粉饰于事先设计布局好的图案上,融诗、书、画、铭为一体,用笔刚劲流畅,画意清逸典雅,绘画精确工整,显得优美典雅。“吴经”壶身一侧以描金线条流畅地装饰生动有趣的葫芦藤脉图画,增添了整把壶的趣味性。画面中的线条材质虽为金粉,但表现效果精妙绝伦,富有铅笔素描画感,简单勾勒却又更显富丽堂皇,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葫芦果等物象一一俱在、琳琅满目,并且流露出静中有动的气息,艺术格调极为高雅。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的谐音是“福禄”,福代表幸福平安,禄代表升官发财,即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平平安安、财源滚滚的向往;其次葫芦攀枝错叶不断攀伸,籽也非常多,象征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寓意子孙昌盛多福。该壶以葫芦图案装饰,不仅美观,更蕴藏着祥瑞多福的美好寓意,带给人温馨的感受。
紫砂壶壶创作有“简练可显高雅,繁杂易入俗套”的说法,即以简为贵。综观这把“吴经壶”,整体造型古拙大气,装饰恰到好处,既美观实用,又不显累赘。其形制以古壶“吴经提梁”为模板,坚持传统但又不囿于传统,在壶把、壶盖以及壶身描金装饰上做文章,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形、器、用俱佳,艺术人文效果皆在的“吴经壶”真正向人们展示着继承和创新的独特魅力,并以古拙明晰的状态坚守着
紫砂壶艺术的数百年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