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内便在全国销售一空。1990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的石虎移居澳门。在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大海的画室里,他创作了大量对中国画有革新意义的作品,有重彩、油画以及水墨画,其中有10多幅数丈巨幅。这些作品一经推出,国际市场哗然,并称其为“中国的毕加索”和“中国的凡高”。市场价位随之一路攀升。1993年,他以中国宣纸为材料创作的《祈明图》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上推出,引起美术界震动。1995年推出的巨制《玄腾图》,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在北京东方奇迹艺术博览会上一经展示,引起巨大反响,随即被海外华人以800万港元收藏。2013年,由万达集团和雅昌文化集团赞助的石虎书画大展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市场旋风。艺术品市场是绚烂的,也是残酷的,一个画家若想在市场上获得青睐,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考量。有诸多实例可以证明,能调动市场、学术、政治、媒体等多方资源而不仅仅是学术资源的艺术家,更容易获得市场的成功。毕加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万达天价购买毕加索的作品实际上是重复了当年日本高价购买凡高的故事。为什么新兴富豪愿意选择毕加索?答案是多方面的,在这一点上,石虎和毕加索的共同之处非常多,譬如都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却非常强调传统;都在画坛掀起风潮,引得无数学生模仿;艺术创作风格多变,从不墨守成规,让模仿者无从下手;都是有眼光的收藏家关注的目标;都善于和画商打交道;都是充满激情的人等。石虎纵横在水墨、油画、书法、诗歌之间,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成为画坛中的一位多面手。他的画在精神层面上显现出丰富的内涵,而这种精神内涵作为今天石虎艺术的主体,依然在中国的画坛上保留着清新的精神,同时在海外也树立了中国艺术的形象。今天貌似平和的石虎,以他一贯的方式会给画坛带来什么,这种判断可能将超出笔墨语言,衍生出一个时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