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
紫砂壶壶上的装饰手法除了造型上的线型装饰外,还有最常用的陶刻装饰,以及泥绘、彩釉和浮雕装饰等。那接下来先来了解一下陶刻装饰。
紫砂壶陶刻,是用刀在泥坯上刻字画或装饰图案来进行对
紫砂壶壶的装饰的。据记载,在元末明初的
紫砂壶传统器上就有了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明人蔡司君《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
紫砂壶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号清口,元末人,曾以其居名为“且吃茶处”,开
紫砂壶刻书之先河)。到明万艺的发展形成的五大艺术格律历年间,
紫砂壶壶底刻款日渐风行。明时大彬制六角壶,壶底镌有“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还有“一杯清茗,可沁清脾,大彬”刻。当时的铭刻也仅仅是制壶者在自制的壶身上留下款识,而后来由于
紫砂壶壶的社会影响,吸引了一些书法家在壶身上挥毫篆刻,又形成一种风尚。
紫砂壶光器上最常见的装饰,就是在
紫砂壶壶的半成品也就是陶坯上进行陶刻,以
紫砂壶光器的表面为画布,分别刻上诗文和字画。诗文的内容一般是一些诗人的诗句,着重讲究书法的体,一般有楷、行、隶、篆等。字画一般是运用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意境风格,题材有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等,常取材于芥子园图谱及点石斋图谱,画家任伯年的花鸟画也是被广为引用。陶刻是最常见的装饰,就是在
紫砂壶的半成品上刻出字或画来。若是知名书画家在
紫砂壶器具上题字作画后再请陶刻家依所题字画雕刻,将书画家的画风笔触留在器具上,则更提高
紫砂壶器皿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由于是用刀刻出来的,因此不善于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着重讲究形象或意境,构图或刀法的变化。
紫砂壶壶本身的设计构思、造型线条已是一种高难度的艺术表现,而壶身上的陶刻装饰,更是有画龙点睛般的效果,令人玩味再三。陶刻装饰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要数清嘉庆年间的著名金石书画家陈鸿寿设计的铭刻,由制壶高手杨彭年兄妹制作的茶壶作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
紫砂壶艺术风。笔者也有幸目睹到现代陶刻名家的代表———谭泉海大师的作品《千寿瑞祥双耳瓶》以及《贵妃出浴瓶》等。以刀代笔,刀法之流畅、人物之灵现、眉目之传神,恐怕是纸上也不过如此吧。 泥绘装饰即在是素净的壶泥坯上,用同色的泥或不同色的泥堆画出花鸟山一度式微的工艺美业如今时来运转。
紫砂壶金粉之地将再现历史风貌。水的纹样,以达到装饰的效果。用泥堆画会有一定的厚度,有薄浮雕的效果。被用来堆画的泥常见的有朱泥、白泥和乌泥等。泥绘装饰的手法流行于清初,现藏于美国里弗尔艺术馆的陈汉文制的六角壶就是用泥浆堆画装饰的典型之作,六面皆以山水及乾隆的字画来装饰,诗文也是篆书,壶的肩盖均以画梅来装饰。 中国陶瓷的发展除了在造型上的不断创新之外,带动着陶瓷发展前进的主动力还有“釉”的调配与进步。青花也好,釉里红也罢,无不充分展示着匠人们高超的烧制技艺和艺术表现力。釉的运用正是中国陶瓷能独步天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国外陶瓷的影响力甚至到近现代都是深远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欧美的现代装饰艺术运动中,法国陶瓷的设计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彩釉瓷器的痕迹,显得非常典雅。从现存的珐琅和彩釉装饰的
紫砂壶壶来看,彩釉装饰工艺始于清乾隆年间,是在泥绘装饰的基础上吸取景德镇瓷器粉彩工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手法。彩釉装饰就是在
紫砂壶茗壶成陶后再施加釉彩,经二次烧成的一种工艺。常见有珐琅彩、粉彩、炉钧、蓝彩、满彩和点彩等。彩釉以铅作熔剂,壶上彩绘人物、花卉、山水等图案,经800℃左右的红炉焙烧而成。其中以珐琅彩最为名贵,炉钧釉传世品较少,亦显珍贵,在
紫砂壶胎上施炉钧釉的壶,早见于清雍正、乾隆两朝,釉色以葱翠为主,间杂月白、灰蓝等色,这与景德镇炉钧风格不同,釉色变化妙趣横生,传世
紫砂壶胎炉钧釉壶少见。 现代
紫砂壶的装饰手法有刻、镂、塑、贴、堆、描、嵌、泥绘、纹泥等多样化,装饰种类繁多,各式装饰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是大大向前推进,拓展了装饰艺术的广度和深度。总之,艺术上的继承和创新永远是一对辩证的关系,继承传统不是对旧的形式的照搬,创新也不能脱离传统工艺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