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动物纹鉴定(二)
发布时间 2014-02-27 浏览 50337 次
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猛虎形态逼真,可见作者造型能力之强。上题有“拟唐寅之笔法,西昌匋迷散人写意”及红彩方章两枚。

王大凡1936年粉彩虎啸图瓷板,画面构图为斜三角形,左为大面积留白,一只下山猛虎,造型准确,形神兼备,气势凶猛,皮毛见有皴擦之笔,毛感自然。平心而论,此作虽不及毕渊明成名之后的虎,但较上图略胜一筹,左边墨书“时在丙子年立春节后一日,黟山樵子大凡王壁画”及红彩朱文“ ”、“大凡”方章二枚。 民国时的狮纹多装饰在档次稍低的日用器皿上。

民国时期最为常见的红绿彩狮子纹帽筒局部,一头红狮体态健壮,头下尾上,眼大如铃,尾毛旋转如轮,极为活泼可爱。上有一绿彩小狮,下为蓝彩戏球小狮。造型夸张,虽画工不精,但民间狮子舞的韵味浓郁,另侧有墨书“时属丙辰仲夏”字样,为1916年作品。晚清时多见此纹饰器物,如图82为清光绪矾红彩太狮少狮图瓷板局部,大狮子怀抱绣球神态认真,小狮子昂首高望。狮子毛发细密,浓淡过渡自然。绘画较前者细腻,但活泼可爱的韵味不足。由此可知,民国时的写意之作多追求民间浓郁的生活气息。

民国珊瑚红釉太狮少狮图瓶,此纹饰为清代传统纹饰之一,以狮谐师。太师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位最尊者,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少师古代官名,为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亦为辅弼天子之官,地位次于太师。此器纹饰有康熙官窑之风,线条流畅,绘画精细,体格健壮,填彩之后用墨点饰。鬣毛如卷云,尾毛似绣球,惟凶猛威武的神态不及康熙。但较晚清同类题材的民间色彩及装饰味仍有很大区别。底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款。 鹿纹在民国时较为常见,擅长此技者有方云峰、余翰青及莫秋霞等人。

方云峰1931年粉彩鹿寿松贞图瓷板,画面左疏右密,右边虬劲的古松枝干盘曲,使画面极富韵律。松针以线勾描,笔法工整,但不呆板,上罩青绿,于色彩深浅变化中表现出茂盛之意。居中的梅花鹿造型准确,于传统笔墨中加入西洋素描技法,皮毛质感强烈真实,为前人所不及。左上方墨书“鹿寿松贞。辛未仲春方佩霞写于珠山”及红彩白文“方”圆章一枚。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