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陈安世者至灌叔本之客子耳 校勘记云:御览九百十一作陈世安,下亦作世安。按登涉篇有仙人陈安世。明案当作陈安世,影宋本御览所引与今本抱朴子正相合。灌叔本以为道尊德贵,不在年齿,拜佣童陈安世为师,故事并见神仙传。灌叔本一作权叔本。校勘记云:御览九百十一“灌”作“管”。
〔二九〕后□气血于父母 孙校:藏本无“血”字。
〔三十〕干吉容嵩桂帛诸家各着千所篇 孙校:“干”藏本作“于”。明案后汉书襄楷传:楷疏云,“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唐李贤注: “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相传后汉于吉撰。
容嵩即宫崇,师事于吉,除从于吉受太平经外,又着书百余卷,见神仙传。帛和,字仲理,三国辽东人,从董奉学行气服术法,又到西城山,事王远学神丹方,见神仙传。
〔三一〕秘要之旨耳 孙校:藏本无 “旨”字。
〔三二〕或但将之合药药成分之 “ 将之合药药成分之”八字,柏筠堂本、崇文本并作“将合成药以分之”。
〔三三〕秦汉二代至所祭太乙五神陈宝八神之属 案汉武帝时,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帝即五神。秦始皇祠八神,一曰天,二曰地,三曰兵,四曰阴,五曰阳,六曰月,七曰日,八曰四时。并见史记封禅书。
〔三四〕以此之费给买药之直者 孙校:“药”下藏本有“求明师秘术”五字,衍。
〔三五〕用力虽尽 宝颜堂本、崇文本“尽”作“勤”。
〔三六〕若所知宝秘乃深 宝颜堂本、崇文本“乃”作“之”。
〔三七〕故使不觉者欲罢而不能 宝颜堂本、崇文本“不觉者”作为“学者”。
〔三八〕可以有十余人 宝颜堂本、崇文本并无“以”字。
〔三九〕为共吹扬 宝颜堂本、崇文本“吹”作“称”。
〔四十〕辨逐之虽久 孙校:“辨” 即“办”字。
〔四一〕阳若以博涉已足 宝颜堂本、崇文本无“以”字。
〔四二〕云何当以此之●然函胸臆闲乎 ●,音别。●然,盘旋貌。
〔四三〕而神明之闻见己之甚易也 孙校:藏本无“而神明”三字。
〔四四〕内规财力 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力”皆作“利”。
〔四五〕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 校勘记:御览九百十一死王乐生鼠下复有二语云:“虽为帝王,死不及生鼠”,似非抱朴本文,随志有音一卷,或即此。
〔四六〕莫怪其不畏实祸何哉 “实祸”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作“偾祸”。
〔四七〕箴砭为道之病痛 孙校:藏本缺“砭”字。
〔四八〕但惜美疢而距恶石者 孙校:“疢”藏本作“病”。明案鲁藩本亦作“病”。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惜美疢”作“惜养危病”。
〔四九〕睎颜氏之子也 说文:“睎,望也”。颜氏之子,颜回。扬子法言学行篇云: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
〔五十〕凡自度生 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自”作“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