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的经济发展也促成了漆器使用的大众化。从70年代起,日本就步入高收入、高消费国家的行列,一般国民也有钱购买较贵重的工艺品。加之现代人对化学代用制品厌恶了,喜欢手工、天然、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漆器正好切合了人们的这一要求。[3](P157)DOLCN.com
另外,政府的干预对培养漆器文化土壤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政府于1974年及时制定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律。1975年又成立了全国的传统工艺振兴协会。使漆器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
五、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
据调查,中国现代漆器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画,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只一方砚台的售价就要2000~4000圆左右,这就难怪漆器产品不能进入寻常中国家庭了,所以它们的销售长期以来以外销为主。
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档并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并存。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由于生产效率高,所以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
六、技艺上缺乏创新
中国现代漆器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
日本人却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如东京艺术大学,轮岛,镰仓等传统产区研究机构借用X光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鉴别,使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4](P158)
他们还将机械化生产加入了漆器的制作过程,使得漆器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漆器至所以一衰一荣,在于能否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技和传统艺术相融合、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否人才辈出和不断推陈出新。简而言之就是能否实现传统的现代化。
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传统和现代化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这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着的。因此,对于 “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有必要了进一步认识。
什么是传统?传是传承;统是大统,是集大成者。传统就是某种文化集成的传承。传统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动态性,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被建构和重新建构的,因而并不存在一种经世不变的固化的传统。传统如果失去了这种动态性质,就会沦落为遗迹或遗物。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现代化,都是对前人的现代化进行当代的再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当代科技、人文等因素影响、作用的过程。
“传统”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是凝聚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现代化”的结晶;“现代化”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光大和升华。“传统”一旦离开了“现代化”就会停滞、衰败、没落。
只有明确和摆正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弥足珍贵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上继续发扬光大。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传统工艺要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这是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造,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2、传统工艺也要追求其实用性
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所谓“实用即是美”,只有加强其实用性的研究和实践,传统工艺才会更具生命力。
3、要培养传统工艺生存的土壤
现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抵触心理,大都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传统工艺制作、赏析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传统工艺。政府、企业对传统工艺要多资助、扶持;传媒、舆论对传统工艺要多宣传、引导。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传统工艺的认同感,传统工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只要我们能正视在继承某些传统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高度重视、潜心研究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课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积极措施。完全有理由相的宝贵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能焕发信,理性、科学的现代化一定会使传统工艺——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出令世界炫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