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春茶一般很少了,头茬大田春茶一般要等到5月左右。”即墨田横茶场的负责陈成英介绍说,原来为了让市民早一点尝到头茬春茶,茶农都会采用大棚种植,让茶叶早一点发芽。但因为大棚茶生长周期短,品质大不如大田自然生长的茶叶,所以现在很少茶农再去追求大棚茶了。而目前大家看到的大棚茶叶,只是为了让茶叶安全越冬。
【城阳】做高端茶赢得回头客
记者了解到,城阳区茶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位于崂山西麓的夏庄和惜福镇两地,同属于崂山茶系列,但种植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
“再过20天,大棚春茶就要上市了,而大田春茶上市则要等到五一。”惜福镇东崂茶厂负责人张启焕说,目前,茶树刚刚修剪完,下一步就要施肥了。63岁的张启焕种茶已经16年,是当地最早经营茶叶生意的人之一。1998年,他在村集体经营的茶厂工作,两年后自己接手经营茶园。“最早时茶园达800亩,现在只有300亩了。”张启焕说,这一规模在青岛的茶厂中属于比较大的。
“与南方茶相比,本地茶种植成本更高。”张启焕说,南方天气暖和,种茶不需要大棚,南方茶园规模较大,多采用机械采茶,使用人工很少,种种原因造成本地茶种植成本高。成本低价格自然低,因此,南方茶最低可卖到几十元一斤,这些低价茶是当地企业发放“高温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岛城市场。而当地茶由于成本高,价格很难降下来,以他的茶厂为例,最便宜的茶叶200元一斤,最贵的一斤达4000元,春茶都在千元以上。
“受土地资源限制,扩大种植规模在当地很难行得通。”张启焕说,在较高成本下,经营茶厂前3年几乎不赚钱,所以,这几年当地种茶面积逐年减少。“目前,我们重点发展高端礼盒茶。”张启焕说,经营中茶厂重品质不重数量,客户则以青岛本地为主,重点发展“回头客”,靠客户带来的口碑吸引新客户。“茶厂每年生产5万斤成品茶,几乎供不应求。”
“最多时,当地茶叶种植达2000余亩。”城阳植保果树站的王站长说,目前,城阳区种植茶叶1200亩,其中大型拱棚茶约300亩,主要集中在夏庄云头崮和惜福镇的三家茶厂,零散种植户非常少。“其他地方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社经营模式,而城阳区茶叶种植多是公司独家经营。”王站长说。
“斗茶”只为提高茶品质
“青岛茶主要分布在黄岛、崂山、城阳和即墨等地。而黄岛种植面积占去了全市的一半还多。”昨天下午,市农委茶果站副站长张云伟介绍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目前达到了10.6万亩,年产量达到了4000多吨。而青岛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本地产的茶叶,基本都在本地消化掉了,仅本地消费市场就占去了九成。而10年间,青岛的茶叶种植面积至少翻了一番。
张云伟说,青岛的茶叶种植有着很久的历史传统,崂山最早是从1959年就开始种植了,而近年来,不仅从面积上增加了许多,还逐渐向品质的方向发展。“各地的茶商,每年都互相评比,市农委也经常组织各地的茶场,比比看谁家的茶叶更好,这样能促进青岛茶叶整体品质的提高。”张云伟介绍说。而大棚春茶目前青岛的产量极少,一些茶场只是为了让人尝鲜,相比大田春茶,大棚茶并不是主流茶叶。“目前不提倡过多种植大棚茶,要提高品质,主要靠大田茶。”张云伟介绍说,崂山、黄岛和即墨,这三个地方的茶叶种植面积最多,前几年大棚茶叶比较流行。近几年,随着青岛茶场质量的不断提高,大棚茶慢慢淡出了市场,大田茶成了主流茶场所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大田春茶量少价高,更为青岛众多茶场所青睐。
三招辨别新茶陈茶
“现在这个时候,不光是本地还是南方茶,新茶上市量都不大,因此容易出现陈茶冒充新茶的情况。”昨天,崂山茶业内人士给市民支招,如何鉴别新茶和陈茶。先看颜色,新茶颜色翠绿有光泽,陈茶颜色暗淡;再说香味,新茶有股清香味,茶香自然,陈茶有股浓重陈味;最后看茶色,新茶汤色清澈,而陈茶汤色发红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