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流美,达到了人书俱老、心手双畅的境地。把他的陶刻作品与历代陶刻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绝不逊色,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任氏的作品也像那壶中的香茗,苦中有余甘,回味无穷。正因为他博览群书、不忘修炼,学习传统至精至深,所以化为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后.给人以浑然天成、百看不厌之感。3具备对载体的总体构想能力,因材谋篇,锦上添花用于
紫砂壶陶刻的每一把壶,就像是一幅幅微缩的可供书法或绘画(或书画兼有)的载体,对每一幅作品都要认真对待。起稿时,应反复观察载体形态,下笔要注意字形(画面)的大小合理,行笔快慢得当,注意提按顿挫、疾徐转换、疏密聚散等处理,用笔不能游滑,要留得住笔(因壶面非常光滑,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点、线之间的衔接、呼应,线面之间的变化、协调,力求意到、笔到、刀到,意在笔先。用刀时要善于体现用墨的效果.也可适当调整勾画时所产生的个别不足,刀法有顺、逆、迟、速、拖、刮、点、戳、双刀、单刀、复刀等,丰富多变的刀法应用,只有把所写、所画的意境表达出来,以刀代笔才能刻出中国书画的特殊效果。在画面的构图上,主次、虚实、对比、呼应要全盘的考虑.犹如行军布阵,安排得当才能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4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博观约取,意味深远
紫砂壶壶是可以把玩的艺术品。陶刻的作用,增其意趣、韵味十分重要。陶刻的意趣,在于作者对万物感悟所引发的奇思妙想,如书法飘逸者,见儒雅之趣;厚重者,见豪放之趣;用刀迅疾者,见爽利之趣。作周鼎汉钟,见高雅古朴之趣;作梅、兰、竹、菊、松、柏,有君子之风、孤高不群之趣;作花草、瓜果、禽鸟、鱼、虾、虫、蛙等。见生活之趣。意趣之生在于作者的文心修养,可从读书中来,从读古人的书法名篇、图画名作中来,用心观察人间万物,触类旁通,吸取、掌握更多知识才能信手拈来,作为陶刻的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陶刻的装饰风格上忌繁复堆砌,需朴素自然,要能表达意境。古人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才是陶刻谋篇用刀的至理。在简中求韵、简中求趣,才能使观者赏心悦目。自己在陶刻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对载体要观察很长时间,反复琢磨后才下笔下刀,目的就是考虑怎样以陶刻来增添载体的美而不是破坏载体。少字数陶刻“和鸣”(见图512),有古代摩崖石刻厚重之趣;苏东坡词《风栖梧,荆溪写景》章法开合、行列揖让,结字大小错落,得行云流水之趣(见图2);“松鼠虬松图”(墨稿),见自然天趣场景变化之清新自然、活泼灵动之趣(见图3);钟鼎文(墨稿)“康宁不取金樽酒,务艺唯怀宝鼎文”,取古朴旷远之趣(见图4)。总而言之,练就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包括读各种书。读书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使人思想更加敏锐,修养更师"相约西子湖"
紫砂壶壶刻上了西湖十景”加深厚,心胸更加宽广,对艺术的感悟更加深刻,从而流露在作者笔下(刀下)的作品必然会显现一股文雅的气息.反映出文人的风貌,这应该是每一位陶刻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