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对于“文人石”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来自于几位收藏大家的收藏以及相关的著作。如美国雕塑家理查德罗森布罗姆、收藏家伊恩威尔逊和苏珊夫妇等,特别是罗森布罗姆的著作《天地中的天地》更是在收藏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标准可以认为是对我国传统赏石理论中的“瘦皱漏透”的又一种诠释。2000年2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的中国馆“明轩”,曾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人赏石:庭园、书斋与绘画”的专题收藏展。亮相的30多方中国古典赏石,全部来自理查德罗森布罗姆。
海外市场对于“文人石”的拍卖,早在2002年就成系列了。当年纽约佳士得在亚洲艺术品拍卖中,推出了Niliuzhai收藏的65块赏石专题拍卖,其中一块赏石的成交价达到了4.541万美元。200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也推出了一系列赏石拍卖活动,其中一块长76.2厘米、宽45.7厘米的深灰黑色灵璧石,估价为5000至7000美元,成交价为4.08万美元。
在罗森布罗姆的鉴赏理论中,有一条成为影响今天海外“文人石”拍卖价格的“标准”,这就是西方的古典人物雕塑通过“轮廓”创造了有限的物象,而中国的古典赏石则通过“孔洞”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在我国传统的供石鉴赏理论中,“漏与透”是指石体的结构表现为孔窍通达,剔透玲珑,这恰恰是“多洞”标准的来源,而“瘦与皱”的理论在拍卖中也有所展现,一些不具备这些特点的石头,往往在拍卖中的成绩也不理想。
在此次纽约苏富比的春拍中,虽然只推出了4块“文人石”,但是从成交价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一块类似“山脉”的“文人石”,石种为英石,估价5000至7000美元,成交价为1.2万美元;另外成交价为9000美元的英石,也是石中的精品,充分展现出“文人石”收藏中“漏与透”的特点。至于“瘦与皱”的特点则在一方6600美元成交的“文人石”中有所展现。
“黄金有价,奇石无价”,奇石近年来被收藏界看作是大有可为的艺术品投资亮点。在藏石界同样流传着不少财富神话,比如北京某奇石馆曾花800万元买来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石种,几年之后升值至少在三四倍;广西一农民的一块《盘古》奇石228万元卖给一位企业家等等。但也正是这些“天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无序发展,随意定价的事情比比皆是。上海赏石协会有关专家曾透露,现在国内成交的上百万元的奇石最多也不超过10方,而超过200万元的奇石更是寥寥无几。现在市场上普遍看好的石种仍然是四大名石(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和英石)。因此,当你准备收藏投资奇石的时候,不妨先看看海外的“文人石”拍卖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