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蟠螭纹触,祀柱形体,束腰,扩口,足外撇。器身上下凸起大小九岫,作盘旋馆戏状。两只形体较大的已然爬行于见的口经,正伸首向饥内窥视,似已嗅到酒味的芳香,作探身欲饮状,形态异常生动。作品的造型和图案装饰均属仿古类型,但注重结合玉质的特点,充分发挥材料的艺木表现力,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仿古,具有新意。
白玉荔枝纹匹,单柄,敞流,器身隐起荔枝纹。作品的造型系仿古青铜器,而图索花纹则为明代早期的风格。
白玉兽面纹炉,敞口,广腹,自足,器身饰兽面效和兽形双耳。作品仿照商代青铜在的形制,造型古朴凝重,色泽治新明快。然而使用价值已由隆重的礼器变成了焚香用的熏炉。
总之,这些仿古玉器,实际是对古器物造型和图案的借鉴,明代许多比较大型的立体器物,形制多系此类。从根玉历史看,也具有推螭出新的意义。
2、明代的礼仪用玉较以前有很大变化。玉球、玉经、玉圭等礼仪用玉仍延续旧制,并以不同的形式和规格保留下来。但目前遗存的实物看,玉圭占有较大的比重。
山东邹县鲁荒玉米棺墓出土的青玉宝,长29.5厘米,器表面光素无效,玉质光洁明亮,是明代早期玉圭的典型作品。
江西南昌益端玉干枯枝墓出土的玉圭长15.2厘米,玉质呈青绿色,周身五行谷纹,是嘉靖时代的作品。
这几座明朝米氏玉墓出士的玉圭,应是皇帝按照礼仪规定御赐品。而明定陵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则是皇帝御用的,共计8件,其中有的光素无纹有的主表面阴线刻四山文,线内成金即史书所载”以象四镇之山”的镇圭,取其安定四祀之意。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玉圭,有的圭面上祀隐起《三星图》或《七星图》下部饰海水江崖图案。这类玉圭均属等级最高者所有。
明代玉璧,形式变化较大,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皤滴纹,亦有饰谷纹和云纹者。
玉质以青玉、白玉居多,光泽明快。有的作品利用玉料的皮色。并巧妙地琢成凸起的皤赠纹和浮起的谷纹,具有消色的效果。这类玉肇碾治得小巧玲现,主要为佩带之用礼仪的规格已不似先前那么鲜明。历史上那种大型的刻谷纹、蚕纹、蒲纹和龙纹、风纹、兽面纹的玉璧。则很少出现了。
明代玉综,作为祀柱体祀地的礼器形体多变得比较矮小器身光素无纹。亦有多节式的小型玉综表面隐起似蚕纹的装饰。玉质通常为青色,略带棕黄色斑点,光泽比较暗淡,而早期那种分节式高大的兽面纹玉球,已不再应用。
总之,这类仿古礼仪用玉在明代玉器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基本形式有所保留,但已有了很大变化,不再具有原来的规模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