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仿唐“风”字形砚。“风”字砚是唐五代时流行的砚式,形如风字,或日形如钟。但上端是平的以端石、批石所制为贵,唐代是否有玉制品,目前尚不明确。清代宫廷遗物中有玉制仿唐“风”字砚,砚形如“风”字,上部有一砚池,砚膛极浅砚的边缘有凸起的装饰线,砚表面为黄褐色的烧古颜色。玉砚是砚中精品,它具有石砚的全部优点不吸墨,墨在砚上不易变干变稠,发墨快,出国细书写后容易表现墨的光泽;不损笔主要是不损笔毫。玉砚的制造需要很高的技术,主要表现为对砚膛的处理。玉的硬度极高不易加工,砚膛粗细不在于玉质本身(石砚主要取决于石质),而在于加工的方法。一次定型后,使用中不易发生变化。如果制造时磨得过细,则滑而不发墨,犹如玻璃磨得过粗,则砚膛如挫,发墨粗又易伤笔毫。清宫所用仿古”风”字玉砚,砚膛细润砚形古拙嘉庆帝异常喜爱,砚底铊刻“嘉庆御赏”篆书字样。
4、仿宋、元、明玉器
清代宫廷仿制的宋、元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较多,主要有仿宋代玉人、玉杯、玉佩,仿元代玉炉顶、玉带扣、带钩,这些仿制品的制作极下功夫,不仅追求形似,而且在工艺上和细微局部的加工上都具有宋元风格。仿明代玉器最典型的是仿“子刚”款玉器。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日:“画当重宋,而迎来忽重元人。窑器当重哥、汝,而迎来忽重宣德、成化,以至嘉靖亦价增米倍。若吴中陆子刚之治玉……亦比常价数倍。”由于这股收藏风的盛行,随之产生了一股仿制、伪造之风。清宫遗存的玩器中,假宣德炉、假果园厂漆器、假景泰款珐琅器、假三松款竹雕比比皆是。陆子刚是吴中著名玉匠,清宫遗玉中,“子刚”、“子刚”或类似款识的玉器有数米件。
这些玉器有的收藏于精致的盒匣中,有的做嵌件嵌在木、漆器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仿制品,子刚款鹤鹿同春繁就是一件代表作。磐长25.7、宽8.3厘米呈“八”字形,上部凸出钱雕双婆龙,磐一面雕鹤、鹿、松树、灵芝;另一面刻诗句及款识。从筹的造型、纹饰结构及上部双鳌龙的雕制看,皆具清代宫廷玉器特点。磐表面还仿照明代玉器磨出所谓“玻璃光”,但终不及明代玉器亮,并于光亮中含有润蕴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