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墨盒属于近代文房用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带有时代特征强,传统和民族文化信息量大的特点。近100多年来各地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墨盒,其上面錾刻的铭文有纪事、纪年、使用者姓名和馈赠亲友的吉祥的以及勉励的用语,这些都与墨盒的使用者或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息息相关。因此,脱颖于清道光年间的铜墨盒如今不仅具有收藏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研究价值。
老郭所见的这只铜墨盒以“小而精以及观赏性强”取胜。该只铜墨盒长2.6厘米,宽2厘米,高1.7厘米。可以说,该墨盒是他所见墨盒中体积最小的一个。它通体包浆成熟,看上去厚重凝实。事后,众多藏友见之纷纷称奇:“如此小巧玲珑之物可谓中国之最”。而且,这只铜墨盒制作相当精良,盒面上刻着一朵怒放的菊花,仿佛在随风摇曳,其铁勾银划的制作具有茫父风格,刀法自然,有力,尤其是那朵盛开的菊花,清丽淡雅,让观者似乎闻到了它那芳香袭人的花香。在自然界,菊花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之后,不与群芳争妍。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之为花中四君子。而菊花被历代文人用作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清代末期,制作铜墨盒的大家是茫父。茫父姓姚名华(1876-1930年),字重光、一鄂,茫父是他的号,此外,他又号:老芒、莲花庵主,光绪三十年进士,官至邮传部主事,民国参议院议员,曾留学日本,先后传授于五城学堂、清华学堂,历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朝阳大学教授。他本人非常喜欢金石书画,特别擅长山水和花卉画以及篆书真草等书法,可以说是无一不精。尤其是在铜墨盒上刻制字画,具有艺精技绝,感染力强的特点,在当时可以说是名扬天下了。
老郭所藏墨盒,虽不是名家题刻,但其构图精致,刀法老到、简洁,功力深厚,画面生动清晰,典雅脱俗,俨然茫父风格之“克隆”,也算是一件精致的极具观赏性和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了。
有心觅炉却得墨盒,生活的趣味有时就在: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