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说:“由于元朝没有给西夏作史,残存的文献资料也大多在国外,近年来西夏瓷的出现和研究对解读西夏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看,民族特征鲜明、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犷。最具特色的扁壶、四系瓶、高足碗、帐钩以及剔刻釉装饰艺术,突出表现出党项民族纯真质朴的民族性格,同时更加丰富了陶瓷器形及装饰内容。
扁壶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也是西夏以外其它瓷窑所没有的,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扁壶有两种,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壶口小、颈短、腹扁圆,壶中盛酒、水或奶不易溢出。
另有一种小型扁壶,其器形与大型扁壶相似,不置圈足,体态轻盈,腹侧置双耳,穿带随身携带简便实用。扁壶无论大小,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
瓷铃、帐钩是西夏瓷中的特殊产品,也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西夏铜、铁矿产稀少,西夏人因地制宜想出以瓷铃、钩代替金属铃钩应该是个创举,它不仅巧妙解决没有金属制品的困难,同时为制瓷业开创了新思路。
牛头埙是瓷埙的一种,形似牛首故称之牛头埙。其正面有二孔,顶部有一孔,吹之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牛头埙作为一种乐器,深受草原民族的喜爱。它的出土不仅表现出西夏人善于创新的智慧,同时也展现出西北游牧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世界。
西夏瓷最典型的特征是在瓷器上剔刻花纹,这种瓷器也是西夏瓷中最为精美的一种。
西夏制瓷工匠在进行剔刻花工艺时,一般有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刻花,刻花不是在平面上绘画,而是直接在上好釉的器体上,用刻刀刻绘花纹和图案的轮廓,难度很大。第二道工序是第一道工序的延续,即剔釉,是将所要表现的花纹图案周围多余的釉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穿衣搭配去黑头好用去眼袋眼霜推荐眼影木瓜真的能丰胸吗化妆水哪个牌子爽肤产品好
在西夏剔刻花瓷器上,最为显著的
是纹有各种各样的牡丹花。据一些收藏家介绍,当时的西夏境内并没有这种花卉,瓷器上大量纹牡丹很是费解。
国内外兴起西夏瓷收藏热
近年来,随着对西夏瓷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对西夏神秘文化的追捧,国内博物馆加强了对西夏瓷的征集,同时在国内外收藏界兴起了一股收藏西夏瓷的热潮。
在今年举办的西夏古陶瓷联展上,来自北京、上海等12个省市区的68位收藏家带来了精心挑选的近200件西夏瓷向世人展出,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瑞典、意大利、埃及、法国等多个国家游客和收藏家的关注。
其中,极为罕见、完整无缺的由青海和宁夏收藏者奉献的褐釉三开光剔刻牡丹纹大罐和褐釉剔刻缠枝绕叶牡丹纹六系大罐,是国宝级文物西夏陶瓷极品。
据宁夏收藏协会常务理事、西夏瓷收藏大家米向军介绍,近年来西夏瓷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私人收藏家范围在不断扩大,原先只有陕、甘、宁等地的藏家关注,现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藏家也加大了收藏力度。
另一方面,国家博物馆也收藏了出自宁夏海原县的一件褐釉剔刻花瓷扁壶,而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博物馆也有收藏西夏瓷。由于西夏瓷器遗存下来的极少,出土的又不多见,所以很多瓷器藏家以拥有一件西夏瓷为傲。
西夏瓷研究专家李进兴说,由于党项人有火葬的风俗习惯,很少有坟冢,所以从墓藏中发掘西夏瓷很少。目前,西夏瓷中的珍品——剔刻花西夏瓷藏品更少,全球存量仅有100件左右,可谓弥足珍贵。由于数量太少的缘故,现在一件西夏瓷中的珍品卖价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追寻失落的西夏宝藏
一部西夏瓷器史,同时也是一部西夏史。中国有二十四史,但没有西夏史;中国陶瓷史,又没将西夏瓷列入其中。没有物证的文化是虚无缥缈的,现在人们正在努力追寻这些失落的宝藏,更多地了解这些瓷器上散落的西夏历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考古部门在宁夏灵武磁窑堡、回民巷以及甘肃武威塔儿湾等10多个西夏瓷窑发掘,使西夏瓷的真实面貌得以揭示,特别是在宁夏灵武窑和甘肃武威窑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宝,这些瓷器上有西夏文字和题记纪年,给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样本,填补了国内外西夏瓷器文化艺术的空白。
西夏在中国,而西夏学在国外。西夏文化研究和瓷器收藏被许多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我国也加强了对西夏瓷器研究的收藏和研究,西夏瓷器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等被逐渐认可,成为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的珍贵资料。
由于它造型艺术与装饰技法都不同于南方瓷窑烧制的瓷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它美丽的剔花纹样的装饰,加以神秘的西夏文字的点缀,无论从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极为珍贵的民族瑰宝。
上个世纪初,外国探险队的盗掘,使大批西夏文献、瓷器流失到俄罗斯、英国等国,他们的藏品数量甚至超过了国内。近年来国内藏家也开始从海外回购西夏瓷器,加强对西夏瓷的研究和保护。今年香港商人严辉先生从美国朋友手中收购两件流失西夏瓷捐赠甘肃武威西夏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