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彩和釉下彩的起源一直是陶瓷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湘阴发现了点彩,陶瓷学界高兴地把“中国最早的高温釉下彩”的桂冠送给了它。
但这顶桂冠只戴了8年,1983年,江苏南京的雨花台花岗村出土了吴末西晋的青瓷釉下褐彩罐,这个罐子不仅有褐色的点彩装饰,还出现了羽人、龙凤等图案。陶瓷学界马上把“中国最早的高温釉下彩”的桂冠转送给了南京。
到了1988年11月,情况又有了转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来衡阳开会,湖南想挖点东西给专家们看看,正好1986年湘阴县文物普查发现青竹寺一带靠湘江湾的斜坡和河滩到处是陶瓷残器,周世荣就决定去试掘。
这一挖就挖到了有东汉“汉安二年”的刻文瓷片,“汉安二年”就是公元143年(莫小看这4个字,越窑、洪州窑都发现了东汉青瓷,但都没有确定的年代)。这里也有点彩瓷罐,这个时间比南京发现的年代更早,陶瓷学界只好又把“中国最早的高温釉下彩”帽子送回给湖南。
有意思的是,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周丽丽发现,南京出土的瓷片,与湖南青竹寺的窑胎更接近,可能就是出自青竹寺窑。
四
长沙一些两晋南北朝的墓葬里出土的瓷器,一直以为是外省的,
岳州窑发现后,一对照,哦,其实都是湖南产的。
青竹寺的考古,还发现了全国最早的原始青白瓷。什么叫原始青白瓷呢?青白瓷白釉里泛青,非常漂亮,这个原始青白瓷就与青白瓷类似,半透明,像玉。
青竹寺出土的瓷器,不仅一下子把岳州窑的早期推到了东汉初年,它还有其它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浏阳、湘阴等地出土了不少的两晋、南朝和隋唐的青瓷器,都堆在博物馆的仓库里,搞不清楚是哪里产的。
因为受文献资料的限制,人们一直以来以为岳州窑始于唐朝,而湖南又没发现两晋南北朝的古窑址,就误认为唐朝以前的青瓷器是外省产的。在湘阴挖了多次窑址之后,再回来看博物馆仓库里的瓷器,发现它们很多是湘阴窑的产品,也就是岳州窑早期的产品。以前博物馆有一个碗,一直不知道是哪里的,现在一看,哦,青竹寺窑生产的。
&n
bsp; 这就为东汉两晋南北朝墓葬出土的陶瓷找到了婆家。
五
湘阴窑的窑工聪明,他们发明了匣钵,既保护了瓷器,又大大提高了产量,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大改革
1975年在湘阴县药材公司挖掘时,发现了匣钵。匣钵是个什么东西呢?圆筒形,周围开一些气孔,有盖子。烧窑时,就把一些杯子、碗、盘子放到里面,盖上盖。匣钵上面摞匣钵,同样一个窑,装的东西就多了,产量就高了。而且,有了匣钵,窑里的窑灰、窑渣就不会掉到瓷器上,质量又提高了。
像衡山窑,它下面是用垫珠,高温容易倒塌,碗上面有印子,所以发现很多废品。湘阴窑都是很光滑的。湘阴窑的匣钵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匣钵,江西的洪州窑在南北朝有匣钵,江苏的越窑、四川的邛窑到唐代才出现匣钵,这算得上是中国陶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