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一>
发布时间 2014-04-28 浏览 50971 次
ecial character

3.6.1 盐酸反应 hydrochloric acid reaction 指常温下与稀盐酸的反应程度,主要用于鉴定碳酸盐类珠宝玉石。对样品有微损,仅适用于原石或允许使用的样品。

3.6.2 热针反应 hot point melt 用热针可将样品熔融的现象,主要用于鉴定琥珀、塑料、树脂、蜡等低熔点的有机物。对样品有微损,仅适用于原石或允许使用的样品。

3.6.3 发光性 luminescence 某些珠宝玉石在外加能量(如热、紫光、紫外光、X-射线、阴极射线等)的辐射照下,引起样品发射可见光的性质为发光性。

3.7 特殊光学效应 special optical phenomena

3.7.1 猫眼效应 chatoyancy 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光带随样品的转动光带会移动或出现光带张合的现象称为猫眼效应。多数是由于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针状、管状或片状包体造成的,也有由于结构特征、固溶体出溶或纤维状晶体平行排列而致。

3.7.2 星光效应 asterism 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出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为星光效应。常为四射或六射星线。多是由于内部含有密集的两向或三向针状包体而致。

3.7.3 光彩效应 labradorescence 宝石内部的包体或结构特征反射出的光所产生的一种漫反射效应称光彩效应。如:月光石是由折射率稍有不同的正长石和钠长石平行交生的超微细结构,产生漂浮状的淡蓝色或白色光彩,也称为月光效应。

3.7.4 变彩效应 play-of-colour 光从某些特有的结构反射出时,由于干涉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随观察方向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如:欧泊。

3.7.5 晕彩效应 iridescence 光通过折射率不同的薄膜或薄层时,在宝石表面或内部产生的彩虹色为晕彩效应,。如:冰长石、拉长石。

3.7.6 变色效应 change-of-colour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样品呈现明显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效应,常用日光和白炽灯两种光源进行观察。

3.7.7 砂金效应 aventurescence 内部细小片状矿物包体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闪泺效应。

3.7.8 珍珠光泽 pearly luster 密集排列的碳酸钙晶片对光进行反射、干涉和衍射的综合效果。

3.7.9 色散:白光通过透明物质的倾斜平面时,分解成它的组成波长。通常用弗朗霍夫光谱B(B=687nm)和G(G=430.8nm)线相当的光所测得折射率的差值来表示。

3.8 优化处理 enhancement

3.8.1 热处理 heating 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对样品进行加热的方法,改善或改变珠宝玉石颜色、净度和(或)特殊光学效应。

3.8.2 漂白 bleaching 采用化学溶液对样品进行浸泡,使珠宝玉石的颜色变浅或去除杂色。

3.8.3 浸蜡 waxing 将蜡浸在珠宝玉石表层的缝隙中以改善外观。

3.8.4 浸无色油 colourless oiling 将无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以改善外观。

3.8.5 浸有色油 colour oiling 将有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以改善外观。

3.8.6 充填处理(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filling and impregnation (glass filling、plastic filling or polymer filling or filling or filling with other harden materiral) 用玻璃、塑料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多孔的珠宝玉石或珠宝玉石表面的缝隙、孔洞。

3.8.7 染色处理 dyeing 使致色物质渗入珠宝玉石,达到产生颜色、增强颜色或改善颜色均匀性的目的。

3.8.8 辐照处理 irradiation 用高能射线辐照珠宝玉石使其颜色发生改变。辐照后,常附加热处理。

3.8.9 激光钻孔 laser drilling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体。所留下孔洞称为激光孔。

3.8.10 覆膜处理 coating 用涂、镀、衬等方法在珠宝玉石表面覆着薄膜,以改变珠宝玉石的光泽、颜色或产生其它特殊效应。

3.8.11 表面扩散处理 surface diffusion 在高温条件下使致色元素进入珠宝玉石的浅表层,产生颜色和(或)星光效应。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