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古法制瓷
发布时间 2014-04-28 浏览 46778 次
了。

  杭州一些美术院校的陶艺老师曾带着学生到村里参观,自己亲自上阵做瓷碗,可是没几下就败下阵来,做不成一只碗,连连说“太难,没试过”。

因为这种纯粹通过手动木飞轮来拉坯方法,现在已非常少见,老师们教学和制造时用的是机械转轮了。

  老人从一堆瓷泥中挖出一块放在木飞轮中间,然后从溪沟里打了一坛子水,拔了几株兰草叶,然后坐下来弯下腰叉开腿,开始用手飞快地转动飞轮。

瓷泥在老人手里转动着,慢慢被拉起,一只大碗便成形了;老人继续用手抚摸碗坯,渐渐的,碗内外壁在他粗糙的手里越来越光滑;他拿起兰草,用草叶在碗口刮过,把碗边打磨光滑;最后再用竹刀把碗从泥坯上横切下来。

  这是做碗的第一步,这只碗只能说是非常粗糙的,在经过晾干后,还要画花、上釉、修坯脚,最后才拿到窑里烧。

  关于古法制瓷的一切实物步骤现在都看不到了,我们在看完老人如何利用简陋的工具做出碗坯后,只能来到窑前想像一下烧制瓷碗的情景。平价好用眼霜好25岁用什么眼霜好不错好用卸妆油品牌推荐护肤身体补水哪个好

  当年依山势而建的十八条长窑现在只剩下一条,一条长窑以前有十二间小窑,现在也只剩下六七间。

  当年烧制瓷器就在这些窑里,窑高2米,宽1.5米,门很矮很窄,只有一米高。通常是一个身材特别瘦小的人先钻进去,然后外面的人把一排排的碗坯架递给他,他再在里面一层层叠好。最后出来封死窑门,只留一个小孔投放柴火。

窑内温度可达1600多度,一般烧制四五个小时即可成品。有经验的窑工会通过窑门口放置的瓷片颜色判断窑内瓷器烧制情况(这称之为“看火色”)。然后再经过5个小时的冷却,瓷器便可出窑了。

  这种烧瓷场景已是很多年前的事,快有20年了。村里年轻的一代可能还压根就没见过一条长窑如火龙般发光发热,一口气烧制出成千上万只瓷碗的情景。

   曾经的辉煌

  在碗窑村的鼎盛时期,苍南一隅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被这儿古戏台旁明晃晃的天灯所吸引。

曾经流传的“矾山亭子角,碗窑天灯角”民谣后半句,指的就是碗窑。占据世界矾矿储量60%以上的矾山,和碗窑一南一北遥遥相对,成为浙江东南角两个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那时候,市面上有什么时髦的玩意儿出来了,总是最先摆到碗窑的集市上,因为只有这儿可以最先流行,也只有

这儿才有有钱的主顾。

  这儿的窑主是有钱人,他们建的房子也考究,现存的村中央的清代陈氏故居,便可见一斑。

房子是吊脚楼,整座建筑未曾使用一枚钉子,结构严密,古朴、美观,是浙南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窑主的钱都来自烧出的陶瓷品。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1923年,蕉滩碗窑年产值约银元8万,产品除销往温州各县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东、台湾等地。村中人为制陶挖高岭土,挖光了两座大山。

碗窑村的窑场有18条之多。现存的老窑场属于浙江古代龙窑,建于清代,层层叠叠,有十二层。窑多产量大,自然需要大量的制瓷人手,于是在清末的时候,外地到碗窑打工的便有一千多人。

  当年的碗窑村的热闹远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这从它的保存至今的清代三官庙中挂着的戏牌子便可看出。

那块木制的戏牌上密密麻麻地写着48出戏名,从第一出的“赵子龙长江救主”到第四十八出的“王俊获金”,各地的戏班子轮番上演,一个月都不会演重。

长明不灭的天灯竖在三官庙旁,正照着对面的古戏台,人影瞳瞳中铸就了碗窑的辉煌。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