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茶园主要是机械化采摘和机械修剪为主,大幅降低茶园管理、采摘的成本,让我们采茶不再难、管理也轻松了许多,茶园的效益反而提升了不少。”加入合作社的一位茶农这样向记者讲解推广新技术后自己最深的体会。
“‘宜宾早茶’、‘川红工夫’红茶的无性系良种推广,独具地方特色,大大优化了茶叶种植品种结构以及提高茶园良种化水平,而且通过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施肥和分户施用的‘三统一分’施肥运作模式,确保施肥安全、标准,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地力。”朱晓东如是说。
据曾大兵介绍,2014年2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认定的全国茶行业唯一的“国”字头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全省茶行业唯一技术共享平台——“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双落户宜宾。“四川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落户宜宾市屏山县,为宜宾乃至四川茶产业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载体。
剑指300亿 从品牌企业到品牌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宜宾早茶”、“川红工夫”两大公共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记者从宜宾市商务局了解到,2013年全市出口茶叶851吨、货值626万美元,占全省72.4%,继续稳居四川省茶叶出口第一位。
“目前,‘宜宾早茶’已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市已有‘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红’4个茶叶公共区域品牌,35个茶叶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4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产品获有机茶产品认证。”宜宾市政府副市长李敏在今年的宜宾茶产业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曾大兵说告诉记者,“‘叙府’牌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早白尖’也正在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叙府’、‘龙湖翠’、‘龙牙’、‘早白尖’、‘筠连苦丁茶’等7个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据了解,随着企业品牌的壮大,叙府龙芽、早白尖、龙湖翠、鹿鸣等绿茶品牌和红贵人、黄金白露等红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地位快速提升。
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容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品牌第一,以为茶服务为宗旨,通过品牌企业实现品牌产业。”
除此之外,川茶集团、川红集团、屏山炒青集团等龙头茶企业也将终极目标定位于打造世界顶级品牌。通过共建共享的品牌创新发展模式面向国内外重点茶叶市场,通过大品牌实现大产业。
面对茶产业综合产值300—500亿元的目标,宜宾市“依托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的思路,立足发挥茶产业的基地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推进创新转型发展,力争把宜宾打造成为四川省千亿茶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试验区,把“宜宾茶”打造成宜宾第二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