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文化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通过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是云南地区留存下的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古时候的运输方式有关:普洱茶压制形成茶团后,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山高水险,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部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色泽更独特透明、陈香风味更浓。
工艺·茶味
普洱茶按发酵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然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用经过渥堆发酵处理,做好后一般要等几年后开喝。老茶客多偏爱有年头的普洱生茶,尤其是夏天,生津止渴,滋味浓厚回甘,每一泡都有微妙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普洱熟茶则是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爱熟茶的人爱的是它的那种温和丝滑的柔顺感,醇香浓郁,秋冬天喝着暖心更暖胃。
初喝好的普洱时,时常会感觉背上微微发热,甚至有些出汗,老茶客称之为“茶气”,这是老树茶特有的,其他茶不会有这种反应。普洱一般每份能泡20次以上,茶味才渐渐淡去,那种滋味却能在舌尖停留一天,这时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回甘”。
普洱茶不娇气,存放时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及厨房、卫浴等即可。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装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