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香席所用的香料。并非一般焚香的香料,而都是些十分罕见且贵重的原料,它从採集、整理到分类,牵涉了极专业的分工知识,所以若没有一个相对安定而富裕的社会作基础,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材供销体系。
第二、香席的最终目的,是在结合书法和文学的注脚,来追求生活品味的境界。也就是要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句诗、词,对此次的品评活动,通过以书法为工具的过程,作出『点睛』式的诠释。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文化培养,甚至需要相当的悟性,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若没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恐怕是难以办得到的。
以上这两个要素在香席活动上缺一不可,所以它是一个结合财富与学养的上层社会文化生活,要同时具有这两个条件的人士,才有能力去涉足香席活动。而清代中叶开始,经济日渐凋蔽,西方文明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加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于是坐香活动在中国的没落,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了。却反而是在唐、宋时期随同茶道、花道、书道传入日本的香道,跟着日本的皇室贵族阶层,一起留存下来,成为了日本今天的国粹。
不过日本目前的香道,和宋、明两代先后传入日本的斗茶、插花、书法这三种上流社会的涵养一样,在日本社会中经过长时间的吸收、变化后,才成为今天的面貌。所以日本今天的『香道』,与中国古代的『香席』精神并不全然相同。此外今天我们要提倡的香席活动,既不必、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古人的原始面貌,因为不但今天社会的状况和古代已经不同,而现代各项科研成就,以及资讯的发展、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也都绝不是古人所能想像的。所以香席活动的推广,一方面由于环境、王具和原料三者的限制,在今天仍然并非一般社会人士所能负担,在先天上只适合上层社会所享有。但另一方面,香席的内容和方法,却可以拜科技与现代文明发展之赐,向更广阔高深的境界中去探求,而在心灵的向度上,当然也有可能跨越出古人曾经悠游过的疆界,这一点应该是在进行香席之前,所应当自我期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