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巨商首开紫砂“私壶”风气
发布时间 2014-06-04 浏览 50719 次
时甚至一度成为广东清朝高级官员非正式接见欧美外交使者和商人的场所。

  而生于广州番禺的潘仕成,和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嗜茶。丰足的财富和高超的鉴赏能力,也让他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茶玩得风生水起。

  他所用的茶壶都是在宜兴订做的紫砂壶精品。这些壶形制相对固定,而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字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遂将这种形制称为“潘壶”。

  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称为“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为“高潘”。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潘壶是清中期很富代表性的一类紫砂壶壶。虽然器形变化并不复杂,也少装饰,但却呈现出大气、简练、明快的艺术风格,为藏家所赞赏。

  著名紫砂壶收藏家李明为此次展览贡献了多件从明到民国的古董紫砂壶壶,其中便有一件“高潘壶”。他表示自己所藏虽多,但是潘壶却只有两三把。

淘宝特卖很好薰衣草精油去痘印祛痘怎样健康有效减肥丰胸哪种身体滋润好  将近两个世纪以前烧制的“潘壶”,大多数随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潘氏家族的迅速衰败而流散,目前存世数量不多,但是品质却非常稳定,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红顶商人”极高的眼光。展览中展出的“高潘壶”器形端庄典雅,泥料讲究,做工简洁而浑然天成,从中可领略“潘壶”的独有神韵。

   旧时闽粤嫁女多陪嫁“潘壶”

  潘仕成成名后,他的祖籍福建莆田等地纷纷以潘氏为荣,因此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于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

  但能得到潘氏家族订制的“正版”潘壶的毕竟是少数,于是出现了很多仿制品,“潘壶”也就跳出了家用的范畴,而进一步成为宜兴紫砂壶壶中一种独特的形制。

  李明认为,潘仕成可说是紫砂壶文化在广东的一个有力推动者。自己收藏的潘壶中,有的是从日本购回,有的则是出土精品。潘仕成是十三行行商生意面向海外,又有众多外国客户、朋友,因此说他推动了紫砂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不是没可能的

   当代藏家“跟风”定制私家紫砂壶

  史俊棠介绍,综观紫砂壶壶从明代以来500余年的发展历史,能够像潘仕成这样,让自己成为一种紫砂壶壶的“符号”的并不多见。较为有名的,恐怕只有清嘉庆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名士陈曼生所制的那批“曼生壶”。

  此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大发展的上海大码

头上,一批收藏家和古董商人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与杰出的紫砂壶艺人们互动交流,创制出一批精品,更留下不少佳话。而这样的古壶,价位低则数万,高则可达数十万。

  史俊棠表示,潘仕成、陈曼生等前辈名家的做法,起到了非常好的启发作用。近年来有一些紫砂壶藏家,也模仿他们的做法,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寻觅杰出艺人订制“专属”紫砂壶壶。虽然这些壶的价值如今还不能同潘壶、曼生壶们相比,但是假以时日,不难推断其中会有经得起历史和市场考验的杰作。

   “潘壶”高贵迷人

  专家分析,烧制“潘壶”所用的紫泥,为较常见的典型紫砂壶泥,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一带。在约1180摄氏度的窑炉中烧制而成。这种泥制成的茶壶透气性好,热淋变色率高,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是茶具中的上品。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