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的铁证
发布时间 2014-06-05 浏览 50861 次
,乙说不符,也是一件不敢做“亲子鉴定”的事情。

  正由此事,使我深感,笔墨风格在书画鉴定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无可替代,但用它来证明一件作品的真或伪,却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最有说服力的,或可以称得上是铁证的,是什么呢?那便是如上述潘天寿的母本,只要把这样的证据摆出来,正方无须再作反复的说明,而反方的滔滔雄辩自然也会掩息。所以,在书画鉴定的工作中,“以理服人”不是真理,“事实胜于雄辩”才是真理。

  当然,所谓铁证不一定限于找到母本,而是指类同于母本的事实。比如说,一件署名名人的作品,其中出现了康熙的避讳,这就是铁证。你要说它是伪作,从笔墨风格上证明它不是明代某某人的,时代风格不对,个性风格不对;从笔墨的精劣上证明它不是某某人的,如何拙劣,如何浮薄,尽管表现的笔形相似,内在的笔性如何不符,这一些,诚然很有“理”,但不能说服人。尤其当有人主真的情况下,他也会用同样的证据来证明它是真迹,且也显得很有“理”。然而,当你举出其中有康熙玄烨的避讳,一切也就不证自明了。

  证明一件作品是伪作,最有力的是铁证;证明一件作品是真迹,最有力的当然也是铁证。但二者的情况又稍有不同。当铁证证明一件作品为伪作,那它必伪无疑;而当铁证证明一件作品为真迹,那还有可能为伪作。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一、通过电脑制作,做出书画家本人在伪的作品前的照相;二、因书画家本人各方面的原因,留下了与伪的作品的合影。所以,铁证可以百分之一百地证明一件伪作之为伪作,但却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地证明一件作品为真迹——在这种情况下的铁证,一般不是我们找出来的,而是作伪者制作出来的,但是,我们却无法找到证明他制作“伪铁证”的铁证。

  那么,当一件作品在没有铁证的情况下,它究竟是真还是伪呢?一般说来,在60%的情况下,真的就是真的,伪的就是伪的;在20%的情况下,真的有可能被当成伪的,而伪的有可能被当成真的,需一定的时间才能翻案平反。

  行文至此,本拟结束,恰好有一位朋友刚买了一轴刘旦宅的《东坡玩砚图》,请求鉴定真伪。打开一看,上面还有诗塘,也是刘书“玉德金声”四字,画的年款为丙子(1996年),诗塘的年款为壬午(2002年)。书和画,都伪,伪的理由何在?不是笔墨风格不对头,笔墨风格当然是刘旦宅的,否则也不可能冒充刘旦宅。而是因为笔性、笔力,包括运笔的顿挫转折等等,软弱轻浮,与刘的爽利劲健,完全不能吻合。但是,这样的解释,虽然是最关键的,最根本性的,然而,却又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所谓“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说”,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固然是深入了个中的三味,但又是多么没有说服力啊!而恰恰这位朋友,拿出了铁证,刘与此图的照相两张,一张在看此图,诗塘还空白着;一张题好了诗塘,正在重新观赏。照片,当然是卖家同时给这位朋友的。刘先生我们是很熟的,他决不会把这样的画看做是自己的真迹,更不会在上面题诗塘。那么怎样来解释这两张照片呢?我认为,刘在看的那张是真迹,所以起了诗塘,现在眼前的这张是据之伪造的。但朋友不信,认为眼前的这张就是照片上刘在看的那张。照片小,许多细节不可能看清,最简单的办法,带这位朋友到刘家即可分明。但通常不能随便把陌生人往人家家里带。这样,问题就讲不清了。无奈之下,我只能再比较诗塘。二者之间细微的不同,当然不能作为铁证,因为有摄影角度的不同而引起透视上的变化。但原作上,“金声”两字,“金”的末笔有粗的笔丝,连带到“声”的首笔,而照片上,“金”、“声”两字则是不连笔的。找到了这个铁证,朋友才信服,表示要去找卖家退货。由此再一次证明,要想使人相信一件作品是真的或伪的,最有说服力的是铁证。

  所以,“怎样鉴定书画”?笔墨风格等等当然还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继续充分地去认识它;但最有说服力的,我们必须去努力寻找铁证。一个铁证,足以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解说。至于什么是铁证,则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