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三难仿”识破伪古玉
下一主题:解读高古玉的沁色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称为螭虎。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装,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餐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流云纹。
写实动物形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少见,主要是沿用商、西周时期动物玉雕的造型。目前见到的动物形纹饰有两种:一种是虎皮纹,装饰在虎形玉佩上;另一种是蝉纹,装饰在玉管上。这两种纹饰都仅见于春秋时期,迄今还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动物形纹饰。
头部最常见的玉饰是玉玦,诀是耳饰,悬夹在两耳上,常成对出土于人头骨两侧。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用新石器时代的样式,作扁平体形,大多数没有纹饰,也有的雕琢龙纹、卷云纹、勾连纹或缺口部作又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