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为多。2006年和2013年的两件“亿元”佛像均为明早期铜鎏金释迦牟尼像,尤其是2013年成交的1.87亿元的永乐释迦牟尼坐像,致使2013年释迦牟尼像均价达289.6万元。在很多藏家眼中,永乐、宣德年间的宫廷造像似乎就是最好的。对此,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西平措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永乐年间集中创造出一大批艺术精品,但不能说永乐年间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如果从内在气韵的流动来讲,永乐年间的佛像还不如高古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宫廷造像的确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高度。但每个朝代佛像的造型风格都不同,佛像的铸造技艺也有差别,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艺术高度,不能说永乐年间的佛像就是最好的。”佛像藏家主要在广东等地市场刚起步的时候,最早购买佛像的人很多是源于宗教信仰,后来入场的很多人是跟风,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佛像承载的文化内涵,自然收藏人群逐年扩大。目前国内的佛像藏家多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如广东等地,以企业家或者信仰佛教的人士为主,固定的收藏群体使得成交状况一路平稳。广州华艺国际拍卖副总裁王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广东佛像收藏市场潜力非常大,虽然收藏群体相对于书画的要小,但藏家都很懂。华艺这次春拍在广东地区首推佛像专场就成交喜人,一尊‘明中期释迦牟尼诞生像’原是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应该是明代皇家宗庙所供奉,但当时大家都不识货,流失海外,这次又回流中国,很多买家一眼就看出了这尊佛像的不凡,拍卖时叫价很激烈,最后拍出了230万元。”“现在也有很多新买家加入佛像收藏的行列,刚入行的则是偏爱外观漂亮的菩萨像。”知多D“佛装”和“菩萨装”藏传佛教佛像分为两种:“佛装”即螺发、身披袈裟,无项链、璎珞装饰;“菩萨装”即头戴珠宝冠,身披绸衣,佩戴璎珞、项链等饰物。“佛装”佛像的刻画较为简单,释迦牟尼像通常着“佛装”;藏传的度母、菩萨像、金刚像则是多着“菩萨装”,并且常常配以珠宝、璎珞、项链等装饰物,增加了美感,也推高了其市场价值。而财神、宗喀巴、罗汉、莲花生等佛像价格相对较低。另外,佛像所持法器、饰物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了佛像的市场价值,因为这些均展示出了当时高超复杂的工艺。法器是指佛像手中持有的器物,包括宝瓶、宝珠、法轮、莲花、杨枝、各种兵器等。“菩萨装”像所持法器比“佛装”像多,进一步推高了其价格。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统计也显示:2013年主流的“菩萨装”佛像如度母、菩萨像、金刚这三类佛像,以36.85%的成交量支撑了明代佛像总成交额的37.38%。作者 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