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小人书 翻开记忆
发布时间 2014-07-03 浏览 46419 次
,谁又从一个杂货店小伙计成为大数学家……小人书就像不说话的老师,给了很多孩子最初美与丑的鲜明标准。还有很多的文学名著改编成的小人书,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它使很多小孩早早地接触到文学,早早地知道了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

  已经人到中年的电力公司职工李照华说,记忆中最难忘的新年礼物,是一个除夕之夜父亲带回来的一本《铁道游击队》。自那以后,他总是舍不得吃冰棍,有几个硬币就小心翼翼地攒着,直到够买一本小人书。“那时候,每买一本新小人书,就跟现在的孩子买了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一样兴奋。”

  北京市民索新怀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小人书迷”。1979年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偶然买到一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赤壁之战”,知道了这套书由48册组成,从此便走上了长达6年之久的收藏《三国演义》连环画之路。当时他家住在市郊,附近只有一个合作社里有一个小小的柜台出售连环画,并且种类很少,为了能更多地买到新连环画,索新怀利用星期天去市内书店购买,每逢遇到父亲出差时,便要列上一个长长的书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时间里,索新怀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西游记》、《说唐》、《李自成》等1000多册连环画,1986年他高中毕业时,连环画出版进入低谷,索新怀关于小人书的记忆也就此尘封。

  在1982年中国连环画的出版数量达到巅峰后,1984年起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影视文化成为城乡大众文化市场的主角,人们对小人书逐渐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外国的卡通连环画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获得不少国内青少年的青睐。从此,中国连环画的出版陷入低迷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把小人书推向国内外收藏品的行列,小人书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和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

  北京的连环画“收藏大王”王家龙老先生有1.8万册藏书,15个书橱把家里的门厅、客厅、卧室挤得满满当当;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更是国内“腕”级连环画收藏爱好者,至今已将中国电影连环画基本收齐,并主持出版100本中国电影百年的连环画。

  就在“连友们”纷纷把小人书作为自己的美好童年回忆进行收藏的同时,一系列带有经济色彩的拍卖会纷纷举办。原来几毛钱的小人书,现在都身价百倍,几百块钱都算便宜货,好版本的都升值到几千元、几万元甚至更多。

  对此,原《连环画报》总编辑、著名画家孟庆江表示,小人书收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收藏连环画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保持连环画的延续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过度炒作小人书,不仅让收藏变了味道,而且不利于连环画出版市场的复兴。

  孟庆江说,一些非法出版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印刷盗版小人书,这会使很多真正的“连迷”上当受骗。同时,“小人书”的收藏热使其身价飙升,一些老牌出版社纷纷重新出版“小人书”。这种靠“吃祖宗过日子”的出版现象,很不利于连环画市场的推陈出新。

  对于小人书今后的发展,孟庆江表现出了乐观态度。

  孟庆江说,连环画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很强的作品,人们对艺术、对文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由于小人书创作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甚至需要到实地体验生活,创作时可能从十几幅中才能精选出一幅,而在眼下急功近利、浮躁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的创作者不再愿意为了一幅画几十元钱的稿费折腾,一些年轻人因此改行的不少。“只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倾向,多拿出一些代表时代水平、打动人心的精品,那么重夺小人书在孩子心中的‘阵地’,并不是没有希望。”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