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木雕聚五蝠
下一主题:苏州木刻年画:从年俗
这是当时江西左布政使何应瑞的一篇日记,它记录了崇祯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崇祯帝在文华殿“召对”内外重臣一事,重点是皇帝与何应瑞的对话及召对后的谕旨。语气中肯,口语化浓郁,比一般史料的书面文字显得生动、形象。在这里还准确地记录了群臣朝见皇帝时的礼仪,应被视为第一手资料,并可与文献中有关的记载相印证。从这篇日记里,对于崇祯帝有关吏政、安民、施治的政治抱负,可见一斑。日记的主人何应瑞,《明史》无传。据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载:字圣符,山东曹州(今菏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常州知府、河南学政、江西左布政使。“辛未入计,召对文华殿,敷奏称旨,进秩副都御史”。“辛未”即崇祯四年的干支纪年,也是日记中所提的“上御文华殿”一事发生的时间,可与《明史本纪庄烈帝》“崇祯四年正月已亥,召对内阁九卿科道及入觐两司官于文华殿……”相呼应。
关于这块木匾的来历,笔者曾拿着该匾的照片走访过一些何姓老人,听他们讲,此匾是何应瑞从南方送回老家来的,原来在何家祠堂里悬挂过,至于何时失落,说法不一。
这种长篇纪事的刻匾尚属首见,不仅为匾额收藏提供了一个新的品种,而且匾刻文字还可与某些文献相互印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作为木质文物,历经300多年的水患、战争、动乱而得以保存下来,确属不易。